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07:10

5月6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开展畅通生命通道宣传和演练等作出部署。《通知》指出,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近年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安全生产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凝聚安全共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意味着每个人都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占用、堵塞生命通道,做到心有“戒尺”、行有所止;都应积极学习应急疏散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不断增强避险能力。

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等职责。然而,透过既往的重特大事故通报可见,现场人员安全素质不高、自救逃生能力差,是导致伤亡惨重的一项重要原因。

比如,2022年11月21日,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其中一个深刻教训是,涉事企业未有效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导致厂房二楼部分员工无法及时逃生,窒息殒命。又如,2021年发生的河南省柘城县“6·25”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8人死亡,同样暴露出涉事单位未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故,以血的代价敲响了提升员工应急避险能力的警钟。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清醒地认识到,员工的自救互救技能并不与生俱来,需要靠日常学习、训练、演练来积累。因此,要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认真上好“应急逃生课”,着力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事故防范和逃生自救能力,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树牢“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下好突发状况下化险为夷“先手棋”,提高事故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变水平。

随着汛期来临,各地高温、强对流天气增多,消防、用电安全、内涝等风险因素增多。为此,各地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要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要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和企业,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聚焦“畅通生命通道”这一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模拟火灾和地震等场景的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不断提升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安全生产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人民战争。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通知》提出:“家庭要学习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储能设备安全、燃气安全和用电安全等知识,定期开展居家安全检查,熟知避险逃生路线。”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积极争当安全生产的践行者、志愿者、监督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汇聚“人人参与”合力,化隐患于无形,灭风险于萌芽,筑牢安全生产“铜墙铁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