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极端天气灾害防治安全屏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07:02
未雨先绸缪,有备而无患。各级部门、单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安全发展观,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让责任落实更精准到位,让灾害防治力量更统合聚焦,让防备措施更周密严整,不断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在极端天气来临时有条不紊、妥善应对,打好打赢首都灾害事故防治“主动仗”,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5月3日,北京市安委办、市应急办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发生,进一步做好当前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通知》强调,要强化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预判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细化指令线条和内容,明确工作标准,加强协同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趋多,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据国家气象部门近日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鉴于此,各地各部门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4月18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紧抓防汛准备‘窗口期’,按期投用需要汛前完成的重建项目,强化汛期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安全度汛。”这对抓紧开展首都汛前准备工作,切实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涉及风险识别、监测感知、精准预警、预案管理、指挥调度、社会响应、灾后恢复等诸多领域和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不能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关键就要看各方面责任扛得牢不牢、压得紧不紧。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居安思危、举一反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防汛准备“窗口期”。要坚持从应对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完善防范应对极端天气的制度和预案,细化明确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机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将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以各项防范应对举措的确定性来应对天气的不确定性。

能不能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还要看对问题和短板找得准不准,相关措施、操作抓得实不实。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极端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合力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机制。要坚持盯紧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并有针对性地预置抢险力量、物资和设备。

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包括建立健全人员转移方案,提前安排好人员安置点、食宿等;做好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走访摸排,进一步加强防范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特殊群体的托底保障。只有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时,才能遇事不慌、忙而不乱,牢牢把握灾害事故防治主动权。

能不能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更要看宣传发动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有没有将把群众力量凝聚得更强。为此,要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范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宣教活动,组织开展避险避灾逃生演练和极端天气情景体验,传授有用实招,努力把公众从知道避险避灾知识的层面,提升到领会并运用的境界。

要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等制度,鼓励公众参与隐患发现、排查与监督工作。此外,还需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宽公众参与防灾应急工作的路径,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筑牢极端天气灾害防治安全屏障。

未雨先绸缪,有备而无患。各级部门、单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安全发展观,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让责任落实更精准到位,让灾害防治力量更统合聚焦,让防备措施更周密严整,不断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在极端天气来临时有条不紊、妥善应对,打好打赢首都灾害事故防治“主动仗”,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