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代下单”,须警惕“代”出麻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07:25

“代买快餐、代打车、代订酒店、代买电影票……好多东西都可以在交易平台搜索‘代下单’服务,由代购人代买所需要的东西。”据《工人日报》报道,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李航至感慨,如今万物皆可“代下单”。据悉,一种“代下单”消费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之前有人在小区二手群发布代购电影票的信息,笔者参与体验发现,代购的电影票价格确实比在平台购票或影院购票便宜几元钱。问其代购价格便宜的原因,代购人故作神秘地说,他是内部价购票。后来才得知,代购人就是利用影院赠票、满减、积分兑换等优惠活动赚差价。

在市场经济中,商家的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完整了解某一行业或某一商家的促销信息,在消费时就无法最大化享受优惠福利,这就滋生了职业代购人,并为其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于是在很多细分行业出现代购人通过薅商家的“羊毛”来获利。

在交易平台上搜索“代下单”,各类代买服务五花八门,销量几十万单的商家众多。可见,“代下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火爆的生意,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势头。从积极角度看,“代下单”为消费者节省了钱,代购人成为一种新兴职业,能为商家带来业绩,自己还能赚点钱,可谓一举三得。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代下单”则暗藏不少风险。比如,北京鲍女士被朋友介绍了“代下单”渠道,“不退不换”这四个字令她十分犹豫,原因是,网上存在商家卖假货,自己还需要承担不能退换货的风险。也就是说,消费者找人“代下单”,虽然省钱,但存在假货风险。

而且,在一些微信群和平台出现的“代下单”,由于无法核实代购人和代购信息的真实性,不排除存在诈骗的可能性,一旦代购人提供虚假订单让消费者付款,然后消失不见或者拉黑消费者,就会让消费者陷入维权难,消费者有可能是钱物两失,为了省小钱而损失惨重。

在网上吐槽“代下单”的网友不在少数。有网友称,在某平台上付款280元“代下单”某品牌化妆品,没想到两天后对方客服表示商品要涨价,不然没办法帮其“代下单”,在网友拒绝涨价表示想退款后,客服将其拉黑。有网友“代下单”买机票,到机场才发现没有航班及座位信息。

种种迹象显示,“代下单”虽然在年轻人中流行,但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冒险消费,既面临假冒伪劣,又面临被诈骗风险,而且维权也会面临麻烦。从本质上来说,“代下单”是一种中介服务,但因代购人未纳入监管,藏于暗处,加之没有合同约束,其实就是“黑中介”。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代下单”时要慎之又慎,不能为了省小钱而惹上大麻烦。各个交易平台应该对那些从事“代下单”的网店加强审核,防止其坑害消费者。有关部门也要对“代下单”现象加强监管,可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既治理非法业务,又引导规范经营。

从电影院、餐饮店、服装店等商家角度来说,应当尽可能向消费者展示完整的促销信息,让消费者直接享受赠票、满减、积分兑换等优惠活动。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最好直接向商家了解优惠活动,而不是找“代下单”。当商家与消费者高度对接,“代下单”就失去作用。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