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支付宝口令红包被“盗领” 是否违法?听听律师怎么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0 08:33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派出所抓获一名“盗领”1万元支付宝口令红包嫌疑人。“盗领”口令红包到底算不算违法?

支付宝口令红包界面

事件回顾

大年初一,王先生给父母准备了2万元红包,他通过支付宝设定口令“祝爸妈新年快乐”后将该口令红包发出。但在其母亲领取了其中一个1万元红包后,另一个1万元红包竟被一个陌生人“领”走。

支付宝口令红包,是允许用户通过输入特定的口令,来领取或发送一定金额红包的支付方式。
用户点击发口令红包,按提示填写红包个数,选择拼手气或平均金额模式,设置红包口令。之后点击塞钱进红包,支付完成后,将口令分享给领取方即为发送成功。

警方判断,出现盗领情况,是由于王先生设置的红包领取口令过于简单,有人利用了口令红包设置规则。

4月9日,刑侦大队民警赶赴广州将嫌疑人林某带回,林某如实供述了领走口令红包的经过。其在房间休息时闲来无聊,就想着能不能抢一些别人的口令红包,尝试了很长时间都没抢到,就在其将“祝爸妈新年快乐”输入进去时,竟抢到一个面值1万元的大额红包。看到王先生在支付宝平台向其索要红包的留言时,嫌疑人林某始终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把红包退回。

盗领“口令红包”是否违法?

根据支付宝的“口令红包介绍与发送方法”显示:任何知道口令的人都可以领取红包,请谨慎分享红包口令。

因此,有的网友认为,“口令红包”是公开,不应构成犯罪。

也有网友认为这属于规则漏洞,应该加强监管。

但也有网友认为,此举涉嫌不当得利。

这一行为是否违法?对此,总台记者也采访了多位法律界人士。

律师温云云:

口令红包的规则目前来看,是输入口令,钱托管在第三方。实际上是任何人都可以玩,谁猜到谁就可以拿走。而盗窃其实是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变他人占有的东西为自己所有。实际上在这个案件当中,不能因口令而直接认定领红包的行为人明知红包是发给特定人的,我们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具体确认。

如果说红包是王先生点对点发给他父母,那么行为人通过非法的手段、非法的途径获得猜领红包的机会或者拿到支付宝的口令,是有可能构成盗窃罪的。

但如果是正常获得猜领红包的机会,单纯猜中了红包口令而获得红包,不能就此认定林某有非法占有目的,那我们认为不构成犯罪行为。

针对林某在接到王先生索要留言但未退回红包的行为,如果真的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猜,她占有不返还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是他自己发的时候有过错,对方最多是不当得利,可以起诉返还。

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宇航:

(1)通过猜测支付宝口令“盗领”红包是否构成盗窃罪首先要看当事人的主观意愿。盗窃罪需要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明知是他人财物仍故意窃取。

本案件中,嫌疑人在春节前后频繁使用支付宝进行发、领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操作,并且在受害人发送红包时,嫌疑人一直在操作口令试图领取到本不属于她的红包。由此可见,嫌疑人在此案件中是具有主观恶意,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当然,如果口令红包用户只是单纯误操作领取到不属于自己的红包,则应构成“不当得利”而非盗窃罪。

(2)特定口令发放红包,这种方式简单且有趣,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没有适当限制和警示的情况下。

首先,支付宝作为服务提供者,有责任在其用户界面上清晰地标识使用口令红包可能面临的风险。例如,应明确告知用户设置的口令可能被他人轻易猜测,并因此导致红包被非预期的领取者领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还能减少因误解功能而产生的损失。

其次,为了增加游戏性同时控制风险,支付宝应考虑设定红包的总金额与每天发布口令红包的次数上限。这一措施可以防止大额资金通过该方式轻松流通,不仅可以减少诈骗、洗钱、逃税等非法行为的风险,也能防止用户因大额资金损失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害。这种限制也符合金融监管的常规要求,有助于构建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数字支付环境。

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1万元红包已全额退还受害人,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文/记者 徐平 叶奂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