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高校寄成绩单给家长是推动家校共育的积极之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16:00

日前,有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引起热议。除了浙大,网友在评论区还分享了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也会将成绩单寄到家中,有的还附专业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向家长发送学生成绩,有的会在学生挂科时通知家长。(4月9日,澎湃新闻)

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引发争议,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对于反对者来说,大学生已属于成熟、独立的个体,可以也应当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从大学生独立成长的需要,还是减轻家长负担的角度,高校给家长寄期末成绩单,这种只有中小学才采取的行为,是一种教育和管理方式的倒退。再加上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上很难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成绩单只会徒增他们的烦恼。

表面上看,如此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是一种必要之举。首先,给家长寄孩子的成绩单是满足教育知情权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产业化的事实下,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入校园,需要获得相应的质量保证。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何,表现怎么样,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张成绩单。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知情权,为其提供成绩单就是满足此项基本权利的实现方式。

其次,高校寄成绩单是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模式。把孩子交给学校而放任不管,并非负责任的行为。家校共育是一种有效且成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在教育一事上,如果仅靠学校单方发力,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无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烦恼和困难,助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

再次,高校寄成绩单是预防风险的重要举措。从高中之前的包办式管理模式,到进入大学后的“以我为主”,不少大学生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适应期。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孩子,如果其脱离了父母管理的视线而“彻底放飞自我”,就会进入一个糟糕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会有挂科甚至难以毕业的风险。早在2010年10月,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特别指出,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为0.75%,即每学年约16万人。一些调查显示,居高不下的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习不够认真,挂科太过严重而无法顺利毕业。

2021年2月,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共1089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某专业班级的学生挂科率较高,如其中一个30人的班级,有14人挂科,涉及32门次,其中3人分别挂科4门、4人挂科3门。2015年,佛山本地一高校招生办在微信公众号上公示了一份处罚名单,14名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挂科”太多,被予以退学,另外有59名学生予以留级处理警告。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就能及早预防和干预,以便实现源头控制和及时止损的效果。

最后,寄成绩单可以打通学校和家庭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孩子作出更为客观和理性的选择,为构建有效沟通、交流和互动创造条件。当然,对于高校来说,成绩并非唯一的评价指标,对于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也应当更包容、开放的评价体系支撑和结果呈现。 此外,在家校之间,学校和孩子之间多方交换意见,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让此善策更加温暖而温情。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