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较去年减低 主观睡眠质量更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22:05

3月21日即将迎来世界睡眠日。3月19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发布。报告以“智能时代的睡眠健康“为主题,分析当下的大众睡眠质量,重点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于大众睡眠质量的深度影响,针对手机成瘾、网络使用对睡眠的影响以及公众对智能睡眠产品和服务需求等进行了深度解读。

报告显示,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较去年减低5.16,主观睡眠质量更差。2023年63.7%的被调查者在22-24点上床睡觉,71.2%的被调査者在6-8点起床,48.2%的被调査者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37±1.35小时,与2022年的7.37±2.21小时持平;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降低了5.16,较2021年降低了2.17。相比2021年和2022年,2023年被调査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等上的得分均较高,说明被调查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更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入睡、睡眠紊乱程度更高、更多地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更受影响。

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通过对睡眠质量、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及其4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睡眠质量的7个维度与手机成瘾及其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睡眠质量需要降低居民的手机成瘾程度。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报告对互联网数字工作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涉入互联网程度越深的职业,睡眠时长越短,低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其他组,高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其他组。

从年龄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晚平均睡眠时长逐渐缩短。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均在7小时以上,睡眠质量自评在“尚好”和“不好”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呈现缩短趋势,睡眠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分化,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睡眠促进策略。

此外,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和每天平均午睡时长越长,睡眠质量自评越好。据此报告建议,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来改善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睡眠状况;关注不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睡眠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如女性在非就业状态更容易产生睡眠问题;关注不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睡眠状况在区域及代际上的差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