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节了,家长们请警惕小儿积食!
民航总医院 2024-02-10 09:30

过节时,一家团聚,往往长辈们看到孩子,喜出望外,孩子喜欢什么就会做什么,什么红烧排骨、炖鸡腿,大鱼大肉毫无节制的让孩子吃,加上天冷,孩子们活动受限,运动量减少,不利于消化,这时一定要警惕孩子积食。

什么是积食?为什么会出现积食?

所谓积食就是孩子过多吃某些食物,导致脾胃受伤,无法运化食物,影响气血运行的这种状态。

小儿脾常不足,意思就是孩子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善,它的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循序渐进的饮食,当我们不顾孩子的生理特点,给孩子顿顿肥甘厚味,超过孩子脾胃的接受能力,他的脾胃就会受伤,消化能力就会下降,就会积食。

积食如何分辨?

孩子积食的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七个身体信号值得注意:

1.舌苔变厚。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发现舌头中间的部分有一块厚舌苔,或整个舌头的舌苔都变厚、变腻,积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2.口中异味。孩子积食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有的还会嗳气,甚至呕吐,呕吐物为酸臭的未消化食物,有的会伴随腹胀、腹痛症状。

3.大便臭秽。大便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

4.大便异常。有的孩子大便次数增多,黏腻不爽,会粘马桶,肚子胀,排气比平时多;有的孩子出现便秘现象,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质硬,排便困难。

5.食欲紊乱。积食初期,孩子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想吃东西。这往往是食物积在胃部,胃不能收纳所致。积食时间一长,孩子容易产生饥饿感,胃中有热,可能会总觉得肚子饿,特别能吃,还很瘦,吃完又觉得肚胀或肚痛,反反复复,往往是积在脾,脾无力运化,身体吸收不到营养,于是发出求救信息,需要吃更多东西。脾这个“司令部”发出指令,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都泄出去了。

6.睡眠不实。“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容易翻来翻去,出现夜间磨牙、流口水、说梦话等现象,或喜欢趴着睡,低龄孩子睡觉还会出现哭闹、惊醒等现象。

7.局部变红。有的孩子积食,食物在体内积滞化热,容易导致脸颊发红,多位于右侧颧骨部,还有的孩子嘴唇突然变得很红,出现手心脚心热等情况。

积食如何处置?

积食不及时解决的话,会引发后续问题,如经常感冒、发热、便秘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发现孩子积食,要重视并及时给予调理。

一般的积食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改善,若症状仍然持续并加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院针对小儿积食的治疗,根据积食的不同情况,有药物治疗、食物调理、小儿推拿等。同时,为避免孩子积食,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消化能力合理喂养,让孩子定时定量吃饭,给予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督促孩子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食物消化、营养运输和废物排泄。引导孩子适当锻炼,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有反复积食的孩子,在调理的同时,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捏脊,这也是一种强壮脾胃的好方法,可以长期坚持。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