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2024!车企销量目标翻倍背后:产业链上游已拉响产能过剩警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07 15:42

价格调整、补贴现金、置换福利……春节假期前夕的汽车终端市场迎来了消费旺季,不少汽车品牌推出了花样促销政策并宣称“近期最大优惠力度”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车型的优惠已经到位了,大家逐渐开始放假也有时间逛商场了。我们要抓住春节冲刺一波,大年初一也不会闭店的。”日前,一位蔚来汽车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极狐在展车上已经打出了“年终钜惠,提‘钱’放价”的宣传标语。“极狐阿尔法T5是刚刚上市的新车,为了迎春节,该车有4千元的现金优惠。刚上市一个多月的新车给出这样的优惠力度已经很有诚意了。”一位极狐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2024年开年车市竞争就非常激烈。我们也快速反应,把主力车型根据竞争态势均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和布局,让极氪的市场竞争力更强。”极氪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车市终端加大促销力度背后,是多数车企今年都承担着高销量目标的压力。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们多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设置翻倍。

“虽然去年年末,车企为了冲刺年终销量目标,透支了部分市场需求,但返乡潮及节前购车需求对今年年初的车市销量仍有支撑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认为。对此,乘联会方面预测,由于今年春节时间较2023年晚半个月,这对车辆终端交付较为有利,将推动1月车市销量同比较大增长,实现“开门红”。

终端车市春节优惠加码

“现在价格优惠的车型基本上都是现车,比如ET5的优惠力度达到1.2万~1.4万元。这波现车销售完毕之后,这个优惠活动也就没有了,有计划买车的消费者可以抓紧时间考虑。”上述蔚来汽车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现在的现金优惠都是厂家直接给到的,全国的价格都一样,门店的话也可以在权益、配置上争取一些申请。”上述极狐销售人员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春节期间,飞凡F7官方补贴是减2.5万元到3万元不等。我们门店会减1万元现金,另外还会有其他补贴8000元。只要消费者到店试驾,就可以获得一份新春礼物。”一位飞凡汽车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飞凡汽车这一优惠力度预计也会持续到年后。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零跑C11最低配现在的各项优惠加在一起,大概有1万元。这一优惠对零跑C11来说是很大的,这款车后续将会改版,目前也是想着清库存。”一位零跑汽车的销售人员说。

据记者了解,为了更多抓住春节假期的订单,零跑汽车计划在今年3月上市的C10也在1月中旬启动了预售,零跑汽车门店对该车型也有诸多宣传。上述零跑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预订C10,也可以享受更多的新春福利和新车权益。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实际上,今年元旦假期刚过,车市的“降价潮”就已经开始了。特斯拉在1月上旬就出现了“双连降”;理想汽车也官宣价格调整,降价范围在3.3万~3.8万元;之后,蔚来汽车宣布将对现有车型进行配置更新,2023款车型会推出短时购车礼遇,有2.4万~3.2万元不等的优惠。

“2023年,不少汽车主机厂的销量目标基本都没有完成,甚至到12月大家还在‘卷’。这也是2024年开年,车市继续打‘价格战’的一个大背景,都想赶在春节消费旺季拉升一波销量。”一位合资车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则认为:“2024年,市场的‘卷’是一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大的份额。‘卷’是一个好事,可以‘卷’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优势。”

车企2024销量目标远超车市容量

春节前夕终端车市掀起大幅优惠背后,是车企要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

实际上,2024年第一个月就有十余家车企公布了新一年的年度销量目标。其中,造车新势力们目标激进,传统车企的目标相对平缓。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目标为80万辆,在2023年近38万辆基础上翻一番,预计同比增幅为112.8%;哪吒汽车将全球销量目标定为30万辆,预计同比增幅为135.29%;零跑汽车销量目标为30万~40万辆,同比增幅在108%~178%;智己汽车的销量目标是12万~13万辆,是2023年实际销量的3倍。

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家媒体报道问界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60万辆,与2023年的实际约9.4万辆销量相比,预计同比增长538%。不过,据记者了解,问界并未官方对外公布销量目标。

极氪汽车设定的2024年销量目标为23万辆,是2023年的两倍。“我们面向主流市场推出的首款纯电豪华轿车极氪007上市即交付,会带动品牌势能大涨。今年,极氪还将向主流市场推出两款产品。今年1月,极氪销量同比增涨302%,已经实现了新年开门红,还在浙江等局部区域市场成功超过特斯拉。我们的目标绝不是空谈。”上述极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由于销量基数较大,对2024年的销量目标制定相对“谨慎”,多数将销量目标增幅设置在3%~10%之间。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比如,一汽集团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设置在347万辆,2023年其销量为337.3万辆。上汽集团未公布准确的数字,但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提出,上汽集团力争2024年销量增速好于市场平均水平。若按照行业预测3%的增速,上汽集团2024年销量目标至少在517万辆左右。

此外,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目标约280万辆,同比增幅9.8%;广汽集团的销量目标为275万辆,同比增幅约9.8%。吉利汽车是2023年少数完成销量目标的车企之一,其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设置为190万辆,预计同比增长12.66%。

也有部分传统车企的销量目标会激进一些。比如,比亚迪目前还未官方公布2024年销量目标,但有市场传闻称,比亚迪或将目标定在450万辆,对此比亚迪方面并未回应。奇瑞控股集团计划2024年销量增长率力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其销量目标约为213万辆~231万辆。长城汽车将2024年销量目标定在了190万辆,但是其去年销量约123.07万辆,若想完成目标,长城汽车今年销量需要达到54.5%的增幅。

与大多车企们的雄心勃勃不同,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约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3%。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估算,上述车企的销量目标合计已经在2700万辆,再加上其他车企的销量目标,这一数字将会远远大于目前的市场规模。

“大家都将目标定得很高,我们觉得这些目标背后是部分车企(对市场预判)有些乐观了,毕竟2024年的汽车市场竞争会很激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立一个高的目标也会鼓励大家一起去努力达成。”上述合资车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产业链上游已拉响产能过剩警报

多数整车企业虽然对今年销量设定了较高目标,但汽车产业链上游正在遭遇产能过剩的困扰。芯片行业就是其中一个。

“2020年(我们)做行业调研摸底,做汽车芯片的企业有几十家,到2023年发现有300多家芯片企业在开发车规级芯片。”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坦言,(当时)汽车芯片成为一个非常热的赛道,有的企业选择从低端入手先成为供应商再考虑后面的事,一些有工业级、消费级芯片开发经验的企业,把积累的IP和技术转移到车规芯片上。

一位自主车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去各地‘扫货’抢芯片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甚至和部分芯片供应商还签了很多‘不平等’采购条约,即便是这样当时也只想着尽可能买到更多的芯片。”

但如今芯片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反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透露,汽车芯片部分环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英特尔旗下自驾技术公司Mobileye统计数据显示,旗下EyeQ高级驾驶辅助芯片供应过剩量高达600万~700万片,预估2024年一季度营收将较去年同期衰退五成,远不如预期,并直言车用芯片行业正面临衰退。

“之前在疫情期间,受芯片短缺的担忧,我们和上游供应商签署了两年的交付合约,承诺不会根据实际销量情况调整采购订单,后来通过自研芯片和入股芯片公司,目前我们的芯片基本已经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了,也与部分供应商调整了采购方式,根据需求季度下订。”上述自主车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芯片行业之外,动力电池等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曾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过剩。

多位动力电池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从供需市场来看,目前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供过于求”,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出海转移产能并非坦途

产业链上下游产能过剩,导致整个汽车行业变得更“卷”。

岚图汽车CEO(首席执行官)卢放分析认为:“市场的‘卷’,与中国汽车产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产能是大于销量的,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定价权就在市场方,这是产生‘卷’的根本原因。”

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也认为,如今汽车行业的“内卷”,归根结底在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正是由于产能过剩,而中国汽车的“出海”是缓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注意到,多家车企已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出口计划。比如,上汽集团2024年海外销量目标是向135万辆进军,2025年要突破150万辆量级;长安汽车预计2024年出口量将达到50万辆以上;哪吒汽车30万辆的销量目标中,有10万辆都计划出口到海外。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12%。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资料图)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出口放量年。国内车企出口将进入普适性放量阶段,并且逐步从“本土造全球卖”过渡到“全球造全球卖”,汽车销售的海外盈利有望显著优于国内市场。

“出海能够帮助汽车行业的供需关系保持平衡,汽车出口的增加会让车企、Tire1拥有更大市场,也会带给芯片企业更大的市场。”张强表示,芯片企业要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单一市场,必须要走全球化的道路,芯驰科技也将在德国、日本等海外市场积极布局。

另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瑞银集团分析师预计,在中国动力电池供应过剩的情况下,欧洲汽车制造商或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2023~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盟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30%增至50%。

不过,中国汽车企业出海不会一帆风顺。目前,欧盟、美国相继出台准入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动力电池采取限制措施。此前,欧盟委员会也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启动反补贴调查。

“在海外生产为主,是化解走海外发展矛盾主要的途径,汽车就是要到当地建厂,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否则一定会陷入到比较复杂的贸易纠纷当中。”张永伟认为,除了本土化、销地产这两种方式外,商社模式在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的发展当中也是值得研究推广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认为,进行本地化生产、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是车企出海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国汽车产业中20%以上的产品是销售到海外市场的,这也将推动我国汽车整体产销量的上升。

朱江明也向记者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今年出海还是以打基础为主,我们首先要建渠道、自己做品牌、做宣传。因为我们成立了合资公司,更多是和国内一样的做法,而不是找总代等方式。我们更多是要落地、本地化,开始(进度)会比较慢,但打好基础之后,我想未来的发展速度会很快。”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