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人大代表畅谈“履职新时代” 提升履职能力 贵在心系群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07:21

微信图片_20240122135002.jpg

在1月21日晚上举行的“履职新时代”代表专访活动中,来自通州团、西城团、朝阳团、顺义团的四位代表立足本职工作介绍了履职一年以来的相关情况,有的代表畅谈履职工作和感受,有的代表就市民关心的医疗、消防安全等领域提出宝贵建议。

市人大代表刘颖

紧密联系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刘颖是通州区潞城镇东堡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是她当选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去年,我多次参加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包括调研和座谈等,收获颇多,对履职有了很大帮助,对人大代表的身份和履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刘颖说。

刘颖是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她通过基层建立的联络站紧密联系选民。“每月1日,我都会与选民代言人见面,把大家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汇总分类,能当时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并推动解决。”她介绍。

2023年,通州区组织“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代表们围绕多项涉及广大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主题,广泛汇集群众智慧、破解城市治理难题。“通州区收集到2000多条意见,这些选民的所急所盼,都是我们代表工作奋斗的目标。”刘颖表示。

市人大代表李远方

在联系中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是李远方履职的第12年,从最初的忐忑紧张到如今的从容镇定,在三四百次的履职中,李远方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她提出的多项建议也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

“当一个好代表一定要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李远方说,为了履行好代表职务,李远方通过多种形式倾听群众诉求,了解民心民意。公交站点设置、二环路噪声扰民、公共卫生间升级改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涉及民生基本保障的问题转化成了李远方的代表建议,在与群众的联系中为群众排忧解难。

李远方还积极参与各种调研活动并积极建言献策。在一次聚焦妇女权益保护的研讨会上,就法检两院报告问题,李远方提出,法检两院报告应有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涉及老年人的侵权行为也应予以重视和关注,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两院的吸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李远方表示,今后她也将继续尽心尽力履行好代表职责,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

市人大代表邱添

配置社区消防专员解决“最后一米”

“调研”是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一处处长邱添提到的关键词,去年,通过人大代表履职期间的多次调研活动,他结合本职工作,就基层重点人群的火灾防控提出了宝贵建议。

“安全工作最重要就是在基层,在末梢,在离百姓最近的‘最后一米’。” 邱添提到,在履职中他多次和社区书记、居民沟通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特别希望像引入“片警”一样引入消防员,在火灾预防中发挥作用。建议汇报后,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去年,朝阳区在全市首创了“派驻社区消防专员”机制,派驻130名专员入驻305个消防安全基础薄弱、居民火灾事故高发的社区,24小时在岗履职。

“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我们进行入户宣传。去年朝阳区为3万余名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发放了火灾逃生‘四件套’,真正做到为重点关爱人群办好事办实事。”邱添说。

市人大代表刘建华

立足本职工作解决患者就医难题

市人大代表刘建华来自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是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22年,刘建华当选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尽管是一名新代表,但因为一直身处医疗工作一线,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十分熟悉。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大代表,她走访患者及一线职工,倾听他们的心声,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3年,是疫情后儿科忙碌的一年,全年就医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进入冬季以来更是迎来了全年的就诊高峰。为此,医院优化应急预案,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力量,增加“小夜门诊”,优化改善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同时,成立夜间“特需门诊”,开展24小时“互联网门诊”。“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改善了就诊高峰时期儿童看病难的现状,有效提升了儿童患者就医体验。今年,我们也将持续做这些工作,为群众带来便利。”刘建华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