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07:15
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需要高质量审计监督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审计首先要把稳经济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通淤点堵点难点,推动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夯实“稳”的基础。其次,要坚持“进”的大方向,揭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培育新动能、重塑新优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增长中实现转型。再次,应明确“立”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推进,审慎提出“破”的建议。

1月11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披露,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5.6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600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1.6万多项。全国共审计2.1万多名领导干部,各项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7200多起,涉及2200多亿元、1.1万多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独特监督作用进一步彰显。

审计进入公众视野源于20多年前的“审计风暴”。彼时因为缺乏对地方政府及官员在投资项目决策、融资和责任等方面的有效约束,“豪华办公楼”“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屡禁不止。财政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广受社会诟病。每年“审计风暴”发现的问题,多是违规转移套取资金、非法用地、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私设“小金库”、“三公”超标等老问题。有的问题年年审年年犯,有的单位知错认错不改错,“审计风暴”一过,问题“涛声依旧”。

党的十八大之后,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提升“如臂使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提升“如影随形”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监管;提升“如雷贯耳”的穿透力和震慑力,让审计结果运用贯通协同更加顺畅、权威、高效。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党的自我革命等四方面开展审计,发挥专司经济监督、没有自身利益羁绊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全面客观揭示问题、科学精准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完善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审计监督的题中之意。探索性、开创性工作中有哪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情况如何,就业补助和失业保险资金发放到不到位,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减税降费、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得怎么样,老百姓保命钱、救命钱是否被骗取贪污挪用……无不需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需要高质量审计监督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央要求2024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计首先要把这些有利于“稳”的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通淤点堵点难点,促进政策早落地早见效。同时,要发挥好经济运行“探头”作用,及时揭示和预警经济运行中的不良苗头和有害倾向,推动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夯实“稳”的基础。其次,要坚持“进”的大方向,揭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培育新动能、重塑新优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增长中实现转型。再次,应明确 “立”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推进,目标未明确之前,审慎提出“破”的建议。对于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弊端,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对于看准了的问题要准备好打持久战,直到把阻力、障碍推倒为止。

审计的“尚方宝剑”是党中央授予的,必须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以过硬的审计质量、厚重的审计成果,匹配“特种部队”称号,守护好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