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耶鲁大学硕士作品展有哪些新意?
余木匀
2023-10-18
+ 关注

“Breath on the glass”,意思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对着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汽凝结而成的白雾,就像呼吸的实体化一样,因此被称作“玻璃上的呼吸”。这也是目前正在马刺画廊展出的“耶鲁大学2023届绘画暨版画艺术硕士作品展”的展览标题。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已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将以一种更敏锐和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

跨媒介,多材料

本次展览为版画作品与油画作品联展,但大部分艺术家都选择了多种材料而非拘泥于一种。在形式上也有架上绘画、软雕塑与装置等多种表现形式,从绘画到拼贴,乃至多种组合,跨媒介已经是新生代艺术家们的集体标签。在此基础上,对于材料语言、画面构图、作品本身与空间关系的探索,都是此展览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在看似一切触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件作品都可以被电子化存档;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能得知全球各地的时事新闻,艺术作品也是如此。我们每天都会浏览大量图片与影视资料,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如果仅从屏幕上去了解艺术作品,那么它们与购物网站的商品图无异。只有当一件作品的实体呈现在你面前时,你才能最直观地感受它的存在。身体、呼吸感、测距、空间、流动感,这些都是唯有现场才能带给我们的体验。

妮娜·哈特曼 《无题》 2023 木板蜡、颜料、纸、油墨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妮娜·哈特曼的作品《无题》就在边框设计与视知觉系统上给了我们全新的启示。众所周知,视觉作为一种吸收外界信息的感官形式,依靠晶状体吸收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后再通过视觉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处理。哈特曼的作品便使用了形似视觉信息传递示意图的边框,在象征警示的红色线条下是一张模糊的照片,而在视成像的两侧各自标注着“accepted(接受)”“belief(信仰)”“Fringe(边框)”“truth(真理)”——四个词分别对应着视成像的两条投射线,有些事并非眼见为实。在背景的模糊图片上还写着一句话,翻译过来即是“现实的边缘由知识支撑”。文字、图像与概念在妮娜·哈特曼的作品中形成彼此矛盾的互文关系,真相为何?这是一个无法被解释清楚的问题。

拼贴的身份,拼贴的作品

另一幅作品更随性,但同样很有意思,那就是菲比·利特尔的《早餐》。这是一幅由几幅作品“拼贴”而成的作品:如果把左上角的时钟单独划分为一块区域,我们会将其看作是一个涂绘的图案;而左下角区域则是将现实中的早餐麦片和盛有麦片的碗的图片用RISO技术印刷后剪切拼贴而成;中间部分是一幅倒映有人像速写式的花瓶图案;右下角则是透出背景桌面线的牛奶盒;而右上角部分则是类似门窗的草草勾勒。如果我们分开来看,每个部分都运用了不同的画法和工具,比如说纸本油画棒、丙烯颜料以及RISO印刷与铅笔和炭笔。

菲比·利特尔 《早餐》 2023 纸本油画棒、丙烯及RISO印刷

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个人身份?在当下,一个人依赖不同社交媒体来展示自己。我们使用社交媒体来展示理想中的自我的同时,也被社交媒体的规则操纵。这种操纵驱使我们按照它约定的规则行事,上传更受欢迎的图片,关心更有讨论度的话题。这些,无形中这也塑造着我们的“形象”。在网络渗透到现实每个角落的当下,一个虚拟世界中的自我有时比一个现实生活中实体的自我更让我们感到满足。

在菲比·利特尔的《早餐》里,画面主人公的身份似乎很好确认:也许是艺术家自己,也许是一位独居女性,有在上午十点做瑜伽的习惯,她的身影倒映在花瓶上,因此被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想象她的一天:习惯用牛奶泡麦片当早餐,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会给花瓶里插上一束花。但与此同时,这幅作品既幽默又微妙地展示出拼贴感,好像在说:生活也是由各部分拼接而成。也许现代人的生活正是如此吧。

新生代,新思考

提到拼贴和现成品的运用,年轻艺术家埃斯黛·梅森奈特的作品便展现了这一点。梅森奈特出生和成长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这片区域是纽约有名的贫民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里经常发生各类恶性案件,犯罪率在全国排名前列。在这样阶层差异巨大的社区长大,梅森奈特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人种、阶层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在作品《消遣》中,我们会看见在一间公寓窗边的布景上,一个形似黑人青年打扮的“人形”手中握着一本杂志,可能他正坐在窗边,靠着墙看书。棒球帽、卫衣和运动裤是黑人青年的常见穿着风格,腿上的耳机线暗示他正一边读书一边听歌。听的什么歌呢?可能就是他手里拿着的杂志封面上的歌手肯德里克·拉马尔的专辑。肯德里克·拉马尔是新一代黑人青年的精神领袖,康普顿出身的他从小在高犯罪率的少数裔社区中长大,不断反思着少数族裔面临的困境与命运。立足于亲身经历,拉马尔创作了许多张专辑,是一位真正用音乐去传播思想的智者,他的事迹与行动也鼓舞着许多迷茫的年轻人。

埃丝黛·梅森奈特 《消遣》 2019 布面综合材料拼贴

埃斯黛·梅森奈特的这幅作品有一种乐观的希望,一个年轻人,也许处于迷茫时期,迟疑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该走向何处。于是他捡起了这本杂志,原本打算随便消遣一下,但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就这样一直看下去,也许这本杂志正给了他一些信心和启示?作者在这幅作品中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最后,詹·亚厄兹为我们带来了一件影像作品。在老电视的屏幕里,燃气灶上放着一把水壶,走近便能听到滋滋的声响。伴随着火光明灭,屏幕也随之变暗或变亮,呼吸一般的轻微的煤气声提示我们它的存在。用电视来作为呈现媒介的方式也许会让我们想起韩国影像艺术家白南准。在煤气灶上加热的水,从静止到烧开的声音似乎形成了一种机械的节奏,随之点亮或暗下去的屏幕也有节奏地闪动。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件被搬到屏幕上后,便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出来。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热点话题与技术变化。艺术是时代的镜子,在其中能够窥见什么?与这批新生代艺术家共处一个时代的我们,也许对此会有兴趣并渴望了解更多。

编辑/史祎

图片来自马刺画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