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应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生产销售“酱香”零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16:39

今年秋天,咖啡“酒”气盛行,某咖啡品牌和某白酒品牌联合推出的“酱香拿铁”咖啡刷爆社交媒体,“好奇是什么味道,想喝”“想去尝尝鲜”“我也是可以喝茅台的人了”等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强烈关注。连日来,一些主打“酱香”的零食也随之卖得火爆,很多小卖部和蛋糕店都有售,学校附近也是如此。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几乎所有学校周边都有2家以上销售“酱香”零食的小卖部,多的甚至有十几家。(10月11日《济南日报》)

“酱香拿铁”成为强强联手的成功案例,此后,凡事可“酱香”已成为一种现象。市场开发新产品,只要遵守法规和公序良俗,就算做法奇特一些,也无可厚非。因此,对于当前无处不在的“酱香”概念,民众即使不愿意参与,也应给予一定理解和包容。

但针对未成年人的零食若挂上“酱香”的名头,就越过了一个基本的界线。“酱香”虽然只是一个食品工艺种类和名称,但约定俗成,在民众心目中,它就是白酒的代名词。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酱香”零食一经出现,首先会让一些家长感到紧张,担心孩子吃零食如饮酒,健康因此受到损害。为了避免孩子通过零食“蹭酒”,家长紧盯这些零售的成分表并非多余,家长们的这种担心,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

退一步讲,即使针对未成年人的“酱香”零食中不含酒精,但这类零食所附带的“酒文化”,却能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能诱导孩子们通过其它方式摄入酒精。未成年人的“酱香”零食,让他们误以为,孩子是可以饮酒和食用含酒食品的,这不利于未成年人远离酒精。

这些“酱香”零食虽然没有打上“儿童专用”等印记,似乎没有专门要毒害孩子,“酱香拿铁”和其它含酒食品可以合法存在,“酱香”零食似乎也就具有了存在的正当性,未成年人食用这类零食,和他们食用其它含酒食品一样,责任也许在自己。但事实是,这类零食的包装格外吸引孩子,口味也为孩子所喜受,销售的地点又在学校附近,孩子极易获得,这种不言之行,能够产生未成年人争相购买的效果,其主要销售对象,也自然变成了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

“酱香”零食只要合法生产销售,就不应一概禁止,但倘若企业和商家暗自将未成年人当作消费群体,就理当加以禁止。无论是包装和口味向未成年人“靠拢”,还是销售地点向学生“贴近”,都属于将未成年人当作消费群体的隐性操作,这类现象应该纳入监管的视野。相关法规明确,酒精饮料和烟草应远离校园,“酱香”零食也应参照这些规定执行,从而维护好校园周边的清静,更让孩子们免受“酱香”零食的困扰与危害。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