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女史箴图》:一群“戏精”的完美演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6 08:00

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中国画,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大名——《女史箴图》。它的重要一般而论与三大因素有关:其一,它非常古老而珍稀;其二,它画的是宫廷女子故事;其三,它的主题曾经非常重要。

虽说极重要,名气也大,可是实际上普通人就连它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得不多,真正看过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旧传东晋顾恺之依据《女史箴》绘《女史箴图》,实际上,作者为顾恺之的可能性不大,有学者认为原作应当出自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宫廷画家之手,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女史箴图》原作早已不存,传世有两卷古摹本,一卷为唐代摹本(下称唐本),现藏大英博物馆;一卷为南宋摹本(下称宋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也有学者认为唐本并非摹本,而是原作,也有学者认为宋本乃元代伪作,总之尚无定论。即使按唐代摹本来说,唐本也堪称古老,非常珍贵。明末清初,唐本、宋本曾都归书画鉴藏家梁清标所有;乾隆年间,二本双双入藏清宫,同处近300年。1900年,唐本失落,自此二本相别。1903年初,一名英属印度陆军上尉将唐本卖给大英博物馆。

首先我们要知道,《女史箴图》不是画家凭空创作,而是依据文本的再创作。那文本就是西晋名臣张华所作的《女史箴》。女史是古代宫廷的女官,掌管文书礼仪之类事务;箴是一种以劝诫为主的文体。张华作《女史箴》的目的,据说是为了讽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专权暴虐,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因素之一,而“八王之乱”又为“五胡乱华”制造了机会。在流传中,《女史箴》不再局限特定的讽谏对象,而是作为规训女子的道德范本,所以说它的主题曾经非常重要。

唐本原应为12段图,现在只剩下9段。下面我们选前两段看一看。

图一

请看图一。这是唐本的第一段画面,名为“冯媛当熊”。冯媛是汉元帝的妃子,建昭元年(前38年)的一天,汉元帝到上林苑的虎圈看斗兽表演,突然,一只熊跑出圈外,攀着栏杆就想上殿去。元帝左右的妃嫔都吓跑了,只有冯媛挺身而出,站在熊面前,阻挡熊前进。幸而侍卫及时上前将熊格杀,危情才得以解除。后来元帝问冯媛:“见了熊惊惧是人之常情,你怎么还上前阻挡熊呢?”冯媛回答说:“猛兽只要抓到一个人就够了,所以妾以身阻挡,决不让熊到您御座前。”图一大致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边是打斗场面,两个武士正在拿着武器扎熊,旁边的小女子就是冯媛。细看两个武士与冯媛的表情,很有意思。

请看图中细节,白衣武士不光嘴巴大张,鼻孔也大开,大得像猪鼻子,他的眼睛和眉毛也夸张而传神,惊惧之态显露无遗。红衣武士镇静而专注,他的嘴角下撇,小臂粗壮,活脱脱发狠使力的样子。再看冯媛,看都不看熊一眼,虽然目视前方,却像是什么都不看,真可谓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右半边座上之人自然是汉元帝,他的冠带飞过了头顶,可见震惊的程度之高。他身后的两个女子,据《汉书》记载,应即“左右贵人傅昭仪等”,冯媛当时是“婕妤”,地位比“昭仪”低,但她冲在前面,比昭仪表现突出得多。以现代观念来看,让女子舍身保护男人,有什么可颂扬的?将其推为典范,鼓励女性效仿,实在令男人尴尬。所以说,它的主题“曾经”非常重要。

图二

图三

下面我们看第二段画面,“班婕辞辇”。“班婕”是汉成帝的妃子,被封为婕妤。据《汉书》记载,有一次汉成帝乘辇在后宫游玩,要班婕也上辇同游,却被她推辞了。她说:“妾观古画,圣君旁边总是跟着贤臣,而亡国之君身边才总有宠妾伴随。如果妾与圣上同辇,不就让您近似后者了吗?”后来,因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班婕被成帝冷落。现在我们来看图。八个壮汉抬着步辇,辇上一男一女,男的自然就是汉成帝,女的或许是赵飞燕。此处画面与史书记载不尽一致,画家在成帝身边画了一个女子,让班婕辞辇就多了一种心理解读空间。现在请看图二那一竖行字:“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字行左右各有一个女子,请你猜猜哪个是班婕?答案是右边的是班婕,左边的是她的侍女。原来,班婕辞辇所说的话,不是班婕直接对成帝说的,而是通过侍女传话。史书中也未记载这个细节,画家却根据常理加以补充,侍女的转达,让班婕妤的拒绝显得婉转、得体。再请看图三,成帝身边那个女子,长相尖刻,向前端坐。表面上她对身后的对话置若罔闻,实际上心里却在小鹿乱撞,生怕班婕妤上辇来抢了她的宠爱。再看汉成帝,一副“哎呀嗬”的表情,对班婕的拒绝既意外又无奈。最后再看那抬辇的大汉们,本来成帝正在听班婕侍女的报告,他们应该保持安静,可是画家却把他们画得躁动不安,恨不得一声令下,马上就弹射出去,离开这尴尬之地。显然,我们不应把他们看作事实上的辇夫,而应将其理解为辇上之人心理的外化。

通过细看唐本两段画面,我们知道《女史箴图》之所以传世至今,除了开头的三大因素,还与其深刻的心理描写、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关,正是由于艺术性,《女史箴图》软化了规训女性的主题,具备了超越时空的因素。

文并供图/田玉彬(古画鉴赏专家)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