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文化论坛 |黄建新:以明德修身奋力前行,用电影精品回馈人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10:40

黄建新.jpg

各位嘉宾、同仁、文艺工作者、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秋意浓郁、硕果累累的时节,应邀参加“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就电影从业者的“道德修养与创作追求”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

北京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闪烁着现代文明之光的伟大城市,无数电影人和文艺工作者聚集于此,在这里生活、工作、成长、奋斗。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他们矗立起一座座丰碑、创作出一部部精品。

一个多世纪以前,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先生,用胶片纪录下京剧《定军山》的片段,当完成影片在大观楼放映时,引发轰动,万人空巷。那一刻,银幕上谭鑫培先生的无声表演与现场戏迷们的放声高唱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永恒瞬间,中国从此有了电影。     

1986年的一天,在故宫博物院的太和殿外,2000名群演准备就绪,一个外国摄影团队正在用摄像机拍摄《末代皇帝》中“登基大典”的情景。这部气势宏大的传记电影重现了中国历史跌宕起伏的一个特殊年代,对历史命运与人物命运进行了丰富的表达和思考。

记得,1998年8月,我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工作,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兴奋,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中国电影资料馆办一张周五的观影卡。那是因为看电影已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0多年后,我和摄制组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拍摄电影《建国大业》中“毛主席接见全国政协会议妇女代表”的一场戏。当我们站在宏伟的古建之中,静静地等待着黄昏阳光最美的一刻……我们充满感情,充满期待,兴奋地用镜头展现着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喜悦,表达着对未来欣欣向荣的精神向往。

118年来,中国电影人用光影记录生活、用镜头书写世界。

2022年我国全年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达84.85%,共有7部影片票房突破10亿元。

2023年,仅一至八月份,中国电影票房就突破428亿,有9部影片票房突破10亿元,其中6部票房超过20亿元。

这些影片,有改编于真实事件的现实题材影片《万里归途》《孤注一掷》《消失的她》;有反映英雄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流浪地球2》《八角笼中》《热烈》;有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形象气质的作品《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哥风云》和《深海》;还有展现平凡个体温情故事的影片《人生大事》《奇迹·笨小孩》;以及探索类型融合的影片《独行月球》《满江红》等等,类型丰富,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观影期待,中国电影已经形成题材多样、类型多元的良好生态。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汇聚了大批电影人与电影制片的头部企业。一直以来,北京始终把繁荣电影事业与推动电影产业作为首都文化建设的重点。今年,由北京选送的多部影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持续展现出电影创作的实力与活力。

习主席指出,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以文化人”,它强调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教化意义。这对电影创作者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准与精神内涵带来了更高的标准。下面我想分享几点想法。

以明德修身奋力前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述,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透过一部文艺作品的细枝末节,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电影人、一名文艺创作者的思维方式、道德倾向与价值标准。

文艺工作者应该追求“德艺双馨”,崇德尚艺、立德修身。养德与修艺是分不开的,须从基本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近年来,中国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提供历史机遇。作为首都电影人需要以“明德修身”为先,不懈进取,寻求进步,精益求精,拍出好影片。

一是要强化思想积累。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参与者,电影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要拓展视野,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清醒智慧的精神状态,增强明辨是非的思辨能力,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二是要提升艺术修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提高运用中国文化语言、思维方式与情感表达能力的本领。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等美德融入到创作中过程中,努力创作更多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和作品。

三是要增强知识储备。我们生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将改变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思维模式,电影作为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电影工作者必将最先面临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学习学习再学习,增强知识储备,迅速掌握规律,用中国智慧让中国电影业不掉队,使其结构和业态位于世界前列。

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深刻理解继承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理论积累,强化艺术训练,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将自己锻造成既懂艺术创作,又理解市场运营的复合者。老一辈也要发挥作用,为青年创作群体的成长搭桥铺路,摇旗呐喊。

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引领时代风尚的社会责任,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专业人才。

用电影精品回馈人民。我们常说,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精品,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精湛的影像语言、动人的情节故事、深刻的思考联想等等。而刻画人物、传达意象、表达感触并传递精神,是讲好电影故事的基本条件。

电影切忌孤芳自赏,想要作品接地气、入人心,就要坚持寻找作品中的人民性。创作者要深入生活,熟悉和展现生命在每个阶段里自然状态,游刃有余地传递丰富的情感,创造生动的人物。

在艺术跋涉的道路上,创作信念与追求是作品前行的动力,它推动着我们以此为起点,乘风破浪,驶向抵达优秀的航程。

我试图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这些认识,那就是“主流”“温情”和“匠心”。

第一个词是“主流”。主流是指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主流作品能通过成熟的艺术手段激活观众的群体意识,激发每个观众埋于深处的心里情结。电影作为弘扬文化、传递价值的重要大众艺术媒介之一,应致力于创作人民喜欢的影片。电影创作者要心怀敬畏地拍摄电影,将宏观的理性与细微动人的感性相交融,使观众心中潜藏的情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释放出来,获得共融。譬如我们在拍摄电影《长津湖》的时候,选择了以一组战士为核心贯穿始终进行历史叙事的方法,用一个连队的生死命运,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通过聚焦几名青春激扬,又生动有趣的士兵,建立起观众和他们极为亲近的情感关系,使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影片详尽地描写了几名战士无私无畏,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过程,从而带出宏大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与观众产生巨大共情。到目前为止,影片取得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好成绩。

第二个词是“温情”。近年来,外部环境对观众的文艺审美带来了新的影响。人们对温情的诉求,对真爱世界的渴望,越发强烈。

电影是跟心灵发生密切关系的艺术形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电影《1921》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断挖掘“先驱者”“爱国者”“创造者”身上极具魅力的个性、理想与信念,另一方面努力通过细致的生活场景,微妙的剧作细节以及平凡熟悉的“烟火气息”,使他们的精神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跨越时代,与当下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同时,电影镜头还需对准人民,对准普通人,表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命魅力。譬如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整体设计中,七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主角的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小小的缺点。但是,这些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小人物却在危难的关键一瞬,勇敢向前,奋不顾身,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第三个词是“匠心”。电影的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电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群体创作艺术形式,需要合力并用高超的技能去描述或者表达创作对象。电影人要向运动员学习,不怕摔打、不怕困难,挑战极限。既要懂得分工协作,又要相互全力配合,敢于挑战和拍摄世界级别的中国电影。

一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不止在情节里,更是藏在细节中。比如我们创作集体在对电影《长津湖》进行剧情设计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一张照片的质感、一支步枪的磨损、一套军装的破旧程度等细节都会十分重视,因为这些都是观众进入历史的通道,是影响观众认知的重要元素。

在导演、编剧、监制电影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电影作品的百花齐放,需要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来保驾护航。电影创作要尊重电影分类,不同的电影类型有不同的创作方法,用“分众概念”研究电影市场、总结创作经验十分重要。北京是文化高地,众多的电影从业者集聚于此进行创作。因此,北京电影家协会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团结联系电影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不断完善会员培训、短片评奖、剧本推介等体系建设,为工作在北京的“台前”“幕后”的电影人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和切实有益的帮助。

《文心雕龙》中有一句话,“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代的电影创作、文艺创作正是如此。

当电影的焦点对准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时代和历史的画卷会显得更丰富,更生动。

文艺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是在迷雾中寻找灯塔。让我们持之以恒,用电影展现历史的广阔、弘扬世人的美德、传递时代的新声,为人民奉献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让创作的芳华绚丽绽放。

文/黄建新(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景观与新经验”探讨重大主题电影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电影《伟大征程》专场观影活动举行,重温百年征程,汇聚奋进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艺术展厅看老电影,这场珍藏展为公众揭开电影史上值得被铭记的“她”
上观新闻 2024-06-13
电影节之问:电影高质量发展,谁是赢家、路在何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黄建新作品专题研讨会举办:无论学术还是做人,他都是同时代人的典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关注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影苑沙龙”举办专题研讨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5
2023北京文化论坛I “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