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000点关口徘徊:谁是“凶手”,底在哪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9-03 14:31

投资者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面对在3000点关口徘徊的A股,特别是在“四箭齐发”的重磅利好出台后指数高开低走,更是让股民们的情绪撕裂越发明显。

乐观者认为,A股和港股的估值都已达极限低位,政策底已经是“明牌”;在悲观者的眼中,中美利差明显北向资金仍在撤退,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也不明朗;愤怒者们则认为量化私募机构利用规则漏洞频频“割韭菜”导致市场低迷的主因。

有趣的是,老股民们在对预测频频翻盘的知名投行冷嘲热讽时,对新股民胡锡进的一举一动却津津乐道,甚至希望从中获得蛛丝马迹。

情绪是投资最大的敌人。面对在3000点附近徘徊的股市,又该如何理性的行动呢?

谁是砸盘的“凶手”?

在沪指濒临3000点大关之际,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8月27日宣布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同时证监会等部门也宣布收紧IPO及再融资、限制股东减持、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利好政策“四箭齐发”,被解读为“王炸组合”、“史诗级救市”一起出台,让股民和在周末充满期待,希望周一能重演此前两次调整印花税后的暴涨。

2008年4月24日,印花税从3‰调整为1‰,调整后沪指收盘大涨9.29%。2008年9月19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当天沪指收盘时上涨9.45%。

让股民们大跌眼镜的是,周一A 股市场大幅高开,沪指涨幅超过5%,创业板指数涨幅超过7%,券商板块更是集体涨停。但很快在汹涌的抛盘下各大指数开始跳水,券商股纷纷“炸板”,当天收盘涨幅勉强收红。沪指全周涨幅2.26%,远逊市场预期。

为何密集重磅利好之下,股市走势让人失望?   

在市场的热议中,“北向”和“量化”成为砸盘两大“疑凶”浮出水面。

由于北向资金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数据每日披露便于观察,不少人会把北向资金当作一个买卖指标,还冠以“聪明钱”标签。公开数据显示,8月28日,北向资金大幅净卖出82.47亿元,净卖出最多的正是券商龙头中信证券。据统计,北向资金8月累计成交24953.14亿元,成交净卖出896.82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卖出481.6亿元,深股通合计净卖出415.22亿元。

也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8月28日“高开低走”的主要原因,除了外资砸盘,还有量化资金融券卖出,造成了资金出逃的连锁反应,甚至认为正是因为量化私募机构利用交易规则套利“割韭菜”导致A股长期低迷。

耐人寻味的是,8月28日午间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上海一套别墅房产以总价2.85亿元成交。市场传闻竞得者裘慧明正是知名量化私募明汯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消息一出更是市场哗然。

经济学家刘煜辉公开表示,“我们这样的生态系统,他们(量化)高频武器基本一年,稳稳当当拿走1500亿真金白银。”

一时间“量化成砸盘主力”“割韭菜”“T+0特权”等说法爆棚;与此同时,量化私募们也纷纷反击,称“量化才是大A的脊梁”。

表象与真相

北向资金撤退和量化机构“割韭菜”真的是导致救市失败的幕后黑手么?

我们先来看看北向资金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和短期宏观数据承压是北向资金流出的主要原因。8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升高,再度接近2022年11月初高点,同时短期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局势震荡均会对北向资金的流向带来影响。

从成交额来看,北向资金当前已成为A股市场上相当重要的一股资金力量。Choice数据显示,8月份,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8229亿元,北向资金日均成交1085亿元,北向资金当前已经占据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的10%以上。可以佐证的是,9月1日,因台风影响港交所全天休市,北向资金暂停交易一日,沪深两市成交额745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34亿元。

在A股存量市场博弈的情形下,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出客观会给A股市场带来阶段性的冲击,但从其占比来看影响有限。同时,北向资金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也有主动管理型和被动跟踪型资金,交易风格和策略复杂多样。长期看,北向资金流动对沪深股市指数的影响较小,不必高估北向资金的风向标意义。

另一个信号是,近期恒生国企指数的走势明显强于沪深300,如果说外资在大举做空中国资产,那么首当其冲的应该还是外资进出更方便的香港市场,港股的率先企稳,某种程度上证伪了此等谣言。

量化资金的影响则更为复杂。“是否是8·28炸板元凶”、“增加还是消灭流动性”、“T0策略是否存在制度漏洞”……面对这些市场争议,要想马上下定论恐怕很难。

一方面,相比较北向资金,量化资金在交易中所占比重更大。头部量化私募机构思勰投资给出测算,目前国内股票量化基金规模为1万亿元,按平均年双边换手率100倍计算(日单边换手率为20%),日交易额为2000亿元,假设A股日成交量为6000亿元-1万亿元,量化交易占比为20-30%。

另一方面,量化投资存在不同的策略类型和交易频率,被市场诟病的高频交易只是量化投资中的一种,目前A股以指数增强为代表的量化多头策略还是主流。A股市场在3000点徘徊已久,此前量化资金也没有大肆口诛笔伐,此番突然被发难一定程度上也有投资者情绪的因素。

人们喜欢用抽象、简洁的逻辑来解释复杂的事物,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面对股市这样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对量化不必“神化”,也不必“污名化”,当务之急是尽快检视量化交易中是否真的存在规则漏洞并尽快纠正。

9月1日,证监会表示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涵盖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沪深交易所也对程序化交易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予以重点监控。证监会表态认可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强调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同日,明汯投资称收到上海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原因是公司员工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过程中存在通过微信公众号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产品的行为。

曙光不远了?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一提法得到再次强调。随后一系列重磅救市利好出台,政策底已经是明牌。市净率、市盈率和股债比等指标也显示,股市估值也已经是历史底部。正如前述分析,市场质疑的北向资金和量化私募对股市有影响但并非决定长期走势的真正原因。制约投资者信心的,更多来自对经济基本面走势的判断。

相比较印花税的减半征收,“救经济”的政策长远影响更大,资本市场的活跃、投资者信心的提振,根本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5%,但境内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5.39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61%,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下降3.38%,剔除金融企业后的数据更弱。

近期,政府对房地产、平台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都释放了正面的信号,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政策是全方位、实质性的,不用怀疑政府的决心。对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近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在改善双边经贸关系方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

以对经济影响面最大的房地产业为例,在7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之后一个月,政策近期开始密集出台。8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随后,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近期陆续官宣了“认房不认贷”政策。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近期开始活跃反弹,代表指数南华商品指数7月、8月连续走强。代表工业上游的大宗商品此时大幅上涨,侧面反应出逆周期政策刺激的特征在逐步强化。历史经验显示,“强商品、弱股市”的背离往往并不会太久。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常用“钟摆”来比喻投资人的情绪,“投资人的心理像钟摆一样,很多时间都在走极端,要么走向一个极端,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于当前A股而言,市场情绪很显然已摆到了十分悲观的时刻。谁也无法精准预言股市的走势,沪指也许会跌破3000点大关,但这时候真的不必太过悲观,因为这是投资的经验和常识。与其绞尽脑汁纠缠到底谁是让股市失血的“元凶”,不如谋划在底部区间如何布局。

数据显示,8月股票型ETF的净申购份额达999.78亿份,创下股票型ETF月度净申购份额的历史新高,聪明钱也许已经开始入场了。

杂谈:“胡锡进底”存在么?

在老股民们对市场走势“雾里看花”的时候,一位旗帜鲜明勇敢抄底的新股民却在不断吸睛。

近期笔者在和投资者朋友们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被问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胡锡进最近的言论?

曾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著名媒体人胡锡进先生,因多产针砭时弊、纵横捭阖的时评而享有盛名。让人意外的是,此前从无股市投资经验的他在今年6月底高调宣布开户入市,并把自己的操作实盘发布在个人专栏引发广泛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胡锡进6月26日入市,当天沪指一度“摸低”至3144点,因其特殊身份和高调表态,“胡锡进底”横空出世。在2016年12月同样的点位(3100点),著名市场人士李大霄提出过“幼儿底”,两人近期在微博上也有互动。截至8月底,随着胡锡进不断补仓,持股市值已经超过40万(8月30日因为乌龙指某只股票买入数量是计划的10倍),盈亏情况基本持平。

关于“新股民”胡锡进先生在网上高调披露个人的投资行为,笔者的观点如下:

第一,胡锡进是传媒大V,对时政特别是外交有着独到见解,但在投资市场上就是一名新兵,其买卖股票是个人行为不必过分解读,特别是猜测其背后的所谓政策信号,对于“胡锡进底”的说法大可一笑置之。事实上,胡锡进也直言,自己没有额外信息渠道,他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互联网。

第二,虽然胡锡进是新股民,但是长年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关注,其对证券市场的认知并非空白。例如他在专栏里分享的入市动机“现在新开户股民数量少,逆势入市赚钱概率大”、“股市跌了这么多,国家更多振兴经济的措施已经在路上”,在具体操作上分散投资并选择较为熟悉的大盘股等等,确实有理性客观的一面。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对股民有三个忠告,即“闲钱、闲时间、闲心”。已经退休且投资金额不大(相对其收入而言),对短期输赢较为淡然的胡锡进,是个符合“三闲”的标准的合格股民。

第三,作为具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有着巨大流量,胡锡进关于股市的言论和个人的操作客观上会有一定示范效应,就像近期不少投资者对其行为的讨论和关注。也正因为此,建议胡锡进先生更要谨慎注意言论的合规性和影响,能为股民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甚至利用其影响力推动证券市场改革更好地保护股民的利益。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