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行走的课堂”爆火 如何避免“研学”变“踩坑”?
中新网 2023-07-18 14:30

暑假已至,研学游市场进入旺季。不少机构以“行走的课堂”为由头,推出“现金减免”“组团报名优惠”“不满意全额退款”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选择。然而,机构良莠不齐,过度宣传、游而不学、价格虚高、师资薄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不少消费者直言“踩坑”。

“价高质低”,是很多消费者对研学游作出的评价。浙江宁波一消费者反映,在给孩子报名暑期研学游后,发现机构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私自更换孩子宿舍,且由于看护不周导致孩子在宿舍遭到霸凌。孩子行李箱无法打开,带队老师并未及时处理导致孩子多日未洗漱和换洗衣物。研学游结束后,其联系机构负责人反映情况,但负责人以不知情为由推脱。最终经有关部门协调后双方达成一致,机构退还部分费用。

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成为研学游消费者踩坑的另一“重灾区”。宁波一消费者表示,其为孩子报名了博物馆研学后发现,带队老师仅对馆内的介绍牌照本宣科,面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做到流利解答,“研学游过程中互动很重要,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只是单方面输出是不行的”。

此外,“高校研学游”也是热门项目。不少消费者反映高校研学游“过度宣传,名不副实”。已有报道显示,有研学游组织者口头承诺可以“逛清华校园”“与清华学霸交流”,实则仅在学校门口拍照“打卡”,或带学生进入附近的科技园区,将园区谎称为“清华新校区”。与此同时,出发前突然被告知行程有变无法进入高校、宣称“名校老师”授课,但无法对任课教师身份进行任何证明等问题,也使得“高校研学游”饱受诟病。

对此,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以下简称“宁波市消保委”)呼吁广大研学游经营者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多在研学课程安排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性和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立意高远、丰富生动、有安全保障的研学活动,让消费者在学之余开眼界、游之后有收获。

那么消费者如何在“研学热”中避免“踩坑”,保障合法权益?

宁波市消保委表示,在选择研学游时,一是要尽量选择有资质、口碑较好、经营时间较长的经营者,合理评估自身消费需求,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预付款;二要理性对待营销信息,对经营者宣传的“名师名校”,可通过相关途径查询其是否具备权威机构颁发的教育资格和相关获奖证书,以防机构“名不副实”;三是关注机构提供的食宿、保险种类、研学主题内容等,避免“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四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的规范细节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及时索要相关凭证以便后期发现问题时维权使用。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