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盘点|生物医药资本寒冬还未过去,企业并购若隐若现
第一财经 2023-07-17 11:32

2023年上半年,市场期盼的医药行业资本市场回暖并未到来,多家生物药企的股价还在深度调整中。

这直接影响到行业的融资,2023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融资事件以及融资金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当前,生物药企能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的仍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仍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来研发。

面对资本市场的寒冬,行业的并购若隐若现。

融资继续缩水

2018年港交所推出了第18A章上市规则,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到港上市,这一举动一度被认为是港股25年来最大的制度性改革之一。如今,香港成为很多生物医药上市的首选地。

截至2023年上半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生物药企(主要是生物技术以及药品行业企业)已达到44家。从股价表现看,今年上半年累计能实现涨幅的仅有10家,而下跌的有34家,其中跌幅超过50%的仍达到9家,这囊括了德琪医药(06996.HK)、康希诺生物(06185.HK)、三叶草生物(02197.HK)等企业。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港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IPO融资为16亿港元,较去年上半年缩水了4亿港元。

而A股市场的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IPO融资情况也不乐观,2023年上半年的IPO融资是84亿元,较去年上半年的219亿元也缩水了六成以上。

IT桔子数据库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生融资事件达251起,融资金额为508.09亿元,而这两个数据均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

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一度达到巅峰,当年发生投融资事件共1009起,投融资金额共2563.8亿元。但2021年后,我国生物行业持续遇冷,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生融资事件779起,较上年下降22.8%;融资金额为1781.37亿元,较上年下降30.5%。

对此,招商银行研究院近期发布的研报表示,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一级市场投资的积极性恢复较快,相比2022年悲观情绪过度主导市场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医保政策的限制、研发内卷化仍难解决,短期内创新药行业本身的盈利性问题仍存在,创新药行业基本面仍在底部。此外,由于二级市场股价较弱,一级投资回报仍未达到预期,市场仍处于谨慎情绪。

招商银行研究院亦表示,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后,市场对于高风险产品的偏好降低,美股生物医药板块下跌明显。而A+H中由于创新药基本面进入调整期,在2021年7月就开始调整。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经步入尾声,市场预期年中左右可能还会有最后一加,下半年将有望转为降息。美联储的变动有望影响全球医药投资热情回归,从而带动A股和H股的医药板块估值修复。而创新药的一二级市场本就相互影响, 二级市场价值回归有望推升一级市场投资热情,或将带动投资恢复,但考虑到全球医药投资回归传导到国内仍需时间,因此,今年的创新药行业的一级市场投资大概率仍处于谨慎乐观的情绪中。

并购若隐若现

今年7月3日,复宏汉霖(02696.HK)今年上半年业绩将实现首次扭亏为盈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公司预期报告期内将录得利润约人民币2亿元,其盈利背后主要源于其两款抗癌药“汉曲优”和“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及公司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7月13日,和铂医药(02142.HK)也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显著增长,预期总收入增加并实现扭亏为盈,期内盈利约200至400万美元。

这两家企业皆属于港股18A企业,但截至目前,能通过自我“造血”实现盈利的18A生物药企依旧是寥寥无几,而上一次实现过盈利的企业是康希诺生物。

2021年,得益于新冠疫苗大卖,康希诺生物首次实现归母净利润19.14亿元,但随着新冠疫情减弱、新冠疫苗接种放缓,康希诺生物业绩又回到亏损局面,如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元。

此次复宏汉霖以及和铂医药后续的盈利能否持续,仍有待市场验证。

国内有多家生物药企的运营主要依靠融资和在手现金支撑,在外部融资趋冷下,2022年以来,部分药企开始在控制研发支出,选择性推进研发管线。

2023年6月14日,歌礼制药(01672.HK)就宣布终止研发两款新药研发,一款是治疗肝癌的候选药物ASC06;一款是HIV(艾滋病)蛋白酶抑制剂候选药ASC09,终止研发背后,跟产品技术过时或产品失去竞争优势有关。

生物医药企业盈利困难,个别传统药企也出现了撤退现象。

6月28日晚间,誉衡药业(002437.SZ)就宣布出售参股的PD-1公司参股公司广州誉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誉衡生物”)全部股权,接盘方是青岛普晟普利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后者是为本次交易设立的投资平台,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具有医药行业或医药投资背景。

誉衡生物成立于2016年3月,誉衡药业曾对这个子公司抱有很高期待,视后者为未来发展生物药战略的平台载体。2018年8月,誉衡药业将以抗PD-1抗体GLS-010为核心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药产品、资产及研发团队注入到誉衡生物。之后在誉衡生物对外融资过程中,誉衡药业多次注入资金,累计注资达到2.92亿元。

此次誉衡药业决定以2.4亿元出售,属于赔本买卖。

近期,誉衡药业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国内生物药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已有多款PD-1/PD-L1相关产品获批上市,誉衡生物的赛帕利单抗注射液的优势不是很突出。鉴于上述因素,公司决定出售持有的誉衡生物全部股权。公司会继续夯实现有业务、稳定公司业绩并布局首仿药及新的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化产品,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布局生物药领域。

不过,也有一些药企选择出手并购。

6月27日晚间,百克生物(688276.SH)公告,其将按照一次定价、分期实施的原则,拟对mRNA疫苗企业传信生物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并以百克生物最终持有传信生物100%股权为目的。

但百克生物此次制定的收购条件颇为严苛,该公司表示,此次整体投资周期约3-4年,如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未达到协议约定里程碑节点,该项目的后续实施可能存在顺延、变更、中止甚至终止的风险。

在业内看来,随着生物医药企业现金流“吃紧”,不排除后续寻求并购或者抱团取暖合作的现象会增多。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当“天然并购体质”遇上风口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上海证券报 2024-11-19
上半年医药股“预增王”谁领跑
北京商报 2024-07-16
顺义区举办生物医药企业座谈交流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处在周期中的生物医药投资人:从“钱追着项目跑”到变为“退退退”
​第一财经 2024-06-16
创新资本双轮驱动 烟台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这样“链”成
证券时报网 2024-04-11
破局!生物医药行业瞄准源头创新
经济参考报 2023-12-06
五年上市逾百款新药 解析我国生物医药“加速跑”密码
经济参考报 2023-10-25
创新研发活跃 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快车道”
中国证券报 2023-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