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乐团《颂·黄钟大吕》音乐会启幕 以传承之心再现国乐文化千年积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2 17:46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6月21日晚,历经三年创作打磨的中央民族乐团年度新创民族音乐会《颂·黄钟大吕》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

音乐会以中国古代乐律体系——十二律吕作为主线,以“黄钟大吕”背后积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轴,集结国内顶尖主创团队,用创新性的舞台呈现和演奏形式致敬千年辉煌历史、鸣奏新时代“黄钟大吕”。“大家都习惯在音乐厅里听一场音乐会,这次我们希望它是更加立体的展现,不仅有听觉上的,还有视觉上的展现。”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

当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被装饰一新,碧瓦屋脊与柔纱轩窗铺陈出一派国风雅韵的古风天地,充满中式元素的陈设与延伸至观众席的LED幻影灯屏交相辉映,舞台中央是一排璀璨夺目的编钟编磬,独具东方美学特点的屏风立于舞台两侧。伴随着音乐会的启幕,由灯光舞美营造出来的浓厚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音乐会在作曲家郝维亚担纲作曲的“开篇”黄钟·八音合奏《颂》中拉开序幕,作品通过展现传统“八音”的魅力,开启中华礼乐之邦的宏大篇章。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排序中,有一套为音乐界所熟悉的系统,那就是以“黄钟”为首的十二律吕音高序列——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等十二律吕是最早出现的、用文字对人类转瞬即逝的音高进行记录的乐律体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以此为灵感符号和创意缘起,中央民族乐团创排了这台音乐会,以十二律吕对应十二首经典与新创曲目,以独奏、重奏、协奏、声乐、吟诵、舞蹈等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指引观众走近这套古老的乐律体系。

整台音乐会既有充满仪式感和历史感的传统曲目,也有古曲与吟唱交相辉映的清雅之作,还有近年来创作的民族音乐新经典。《春江花月夜》《良宵》的唯美,《离骚》的即兴吟诵,《金戈铁马》《和鸣》的硬朗豪迈,《丝绸之路》的欢快热烈,这些经过改编和全新编配的作品将中国音乐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出的最后,应钟·声乐与乐队《黄钟大吕》奏响时代旋律,在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和男高音歌唱家李爽的领唱下,民族管弦乐队与合唱队全体登台,音乐会的热烈气氛被推向高潮。

“这台音乐会是集合了大家的智慧一起创作完成的。”赵聪介绍说,本场音乐会实现了五个“国家队”的梦幻联动,其中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担任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总导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音乐会亲笔题字。音乐会还得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派出舞蹈导演李世博及舞蹈演员高旻、吴澳为音乐会起舞;中央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加盟、献唱压轴曲目《黄钟大吕》。在音乐会的创作环节中,汇聚关峡、郝维亚、王丹红、姜莹、王云飞、陈思昂等著名作曲家,著名撰稿人朱海,以及李博禅、赵泽明、李尚谦、牛湘茗、李陆源等近年来民族音乐界涌现出的青年优秀作曲家也深度参与创作。

“如何能够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我们在中国文化里找到最恰当的元素。”赵聪表示,“本场音乐会中,以‘八音’之乐为始,在‘十二律吕’的串联下,用音乐梳理中华历史绵延千年的脉络,用当代音乐理念解构、重建经典作品,比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梅花三弄》这些最经典的旋律,用最新的表达方式把它们重新解构,都能在这场音乐会中看到。音乐会用全新舞美技术建构东方音乐聆赏空间,用作品诠释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用合美之音最终奏响新时代的‘黄钟大吕’,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美乐章。中央民族乐团用这台音乐会完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包容性与创新性,我们希望把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观众爱上国乐,爱上中国文化。”

该音乐会将演出至6月22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