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重建需要国际社会的理性期待和建设性介入
光明日报 2023-04-14 12:00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这是继提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十二点和平计划”、成功助推沙特-伊朗打破双边关系僵局之后,中国再次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这份“中国立场”文件处处闪耀着以共赢的发展逻辑来对冲零和的安全逻辑的理性光芒,处处体现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发展观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所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阿富汗塔利班进城掌权已近两载。但由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持续,加之疫情的肆虐,阿富汗重建迅速从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中淡出,阿富汗重建特别是经济重建依旧原地踏步,阿富汗仍止步于依赖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与此同时,长期未见于阿富汗的“低暴力和平”正遭遇来自“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日趋严峻的挑战。处于“焖烧”中的阿富汗危机随时可能“复燃”,再度危及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阿富汗?这份立场文件说得非常明白:一是施政温和稳健,既“符合阿富汗人民利益”,又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二是发展既能“自主”,又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反恐“综合施策”,不再沦为“恐怖主义庇护所、滋生地和扩散源”。

同时,阿富汗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社会?从中国自身政策实践到对阿富汗域外势力特别是美西方的理性敦促,这份立场文件说得明明白白,那就是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介入”。一是政治上要对阿富汗奉行“三个尊重”和“三个从不”,放弃“民主改造”“军事干涉”的旧思维;二是经济上要人道主义援助、禁毒与经济重建并行推进,把阿富汗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融入地区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三是安全上要加强双多边反恐合作,放弃“双重标准”,支持阿富汗“标本兼治”;四是地缘上不搞“干预渗透”,放弃任何地缘政治图谋。

在大国战略博弈日趋尖锐、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如若阿富汗问题特别是暴恐安全问题死灰复燃,那将是这个世界、这个地区的大不幸。

曾经,围绕阿富汗的重建,国际社会与地区国家形成过很好的国际与地区协调。近两年来,阿富汗在政权变更后曾出现诸多积极变化。

政治方面,阿富汗塔利班重掌政权,结束了长达42年的“分治”局面。不论是苏军占领时期,抑或是美军驻守阶段,还是阿塔第一次掌权期间(1996—2001),阿富汗不是城乡分立,就是南北分治,喀布尔政权始终面临着各色强大的反政府力量的分庭抗礼。2021年8月以来,伴随着美军的撤离和美战略重心大位移,以及俄乌冲突的突然爆发,大国博弈似乎一夜之间从阿退潮。这大大便利了阿塔政治上迅速统合整个阿富汗。阿富汗虽然仍有零星的反政府力量存在,但已难成势。

安全方面,阿塔重新掌权后,暴恐袭击事件断崖式下降,安全形势大幅改善,出现了此前40余年未曾见的“低暴力和平”。不论是南部坎大哈、中部喀布尔,还是北部马扎里沙里夫,阿富汗民众都不再焦虑人身安全。民众能自由旅游和活动,甚至过去经常被视为“死亡之旅”的坎大哈—喀布尔交通往来,也恢复正常,且通行时间大幅缩短。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然而,这种“低暴力和平”的持久性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因美国的强力制裁,阿塔政权发展经济的能力和资源面临严重制约。阿塔政权只能维持基本运转,无力推动国家迈上正常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阿塔政权自上台以来持续面临人道主义危机的严峻挑战。在外援中断、美西方制裁、俄乌冲突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常年干旱、夏季特大洪水和地震等国内自然灾害的双重夹击下,阿富汗陷入空前人道主义危机。因此,当下这种政治稳定、安全可期的“低暴力和平”或将出现逆转。实际上,去年12月初以来喀布尔出现诸多暴恐袭击,已在预示着这种巨大风险。

因此,在这个时候,国际社会以及地区国家以中国这份立场文件精神为指引,开启阿富汗重建的新合作进程,十分必要。

文/胡仕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外交部:中方愿为阿富汗和平重建、保护阿富汗人权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美国撤军三周年 阿富汗重建阻碍多
新华社 2024-08-31
外交部谈两年前的今天美国从阿富汗仓皇撤军:支持阿富汗早日实现持久和平稳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5
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重视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03
塔利班与美国代表将讨论阿富汗震后援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30
阿富汗东部发生余震 灾区救援困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25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向阿富汗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24
阿富汗邻国关于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及务实合作的屯溪倡议
外交部网站 2022-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