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吃药很危险,科学服药有讲究!
兰世亭 2023-02-22 17:30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老人或小孩生病需要吃药,但是因为药片过大或是不想吃那么大剂量,这时我们可以把药片掰开、碾碎后服用吗?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都不一样,有什么讲究吗?不喝水直接吞药可以吗?今天就来了解一些服药的学问吧!

不能掰开服用的药物

1、控释片、缓释片

控释片、缓释片通过特殊材料和制剂手段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稳定状态,这样可以达到治疗作用持久、不良反应降低、用药次数减少等目的。如果将药物掰开,控释膜就会被破坏掉,缓慢释放的特殊作用就会消失,药物快速崩解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会大大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部分常见降压药、降糖药便是控释片或缓释片,一旦掰开或嚼碎服用,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低血糖,甚至威胁生命。

2、肠溶片

人的胃液是酸性的,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很快就会被胃酸、胃消化酶破坏分解,无法发挥药效。肠溶片就是在药片外面包裹上一层保护层,保护药物到达肠道后才被溶解发挥作用。如直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制作成肠溶片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奥美拉唑会被胃蛋白酶降解,因此也被制作成肠溶片。如果这些药物掰开服用,不仅降低药效,也会引起副作用。

3、双层糖衣片剂

这种药物一般是双层的,外层为糖衣,含有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可在胃中发挥助消化作用;内层为肠溶衣,含有胰酶,需要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发挥作用。如果将药片掰开服用,会使胰酶失去外层的保护衣,无法到达肠道,而且胰酶粉剂在口腔中残留会刺激口腔黏膜,严重时可引发口腔溃疡。常见的多酶片就是这种剂型。

服药的正确时间

1、饭前服药

吃饭前15-30分钟服药。如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吗丁啉),饭前30分钟服药才能充分附着在胃壁上,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等)也需餐前服用。

2、饭后服药

吃完饭15-30分钟后服药。大部分药物都是饭后服用,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二甲双胍等,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服药还有利于维生素类药物(脂溶性维生素A、B)的吸收。

3、空腹服药

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药。如肠溶片、肠溶胶囊等需空腹服用,这样食物才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器官移植患者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也需空腹服用,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餐时服用

吃饭时和食物一起服用。如降糖药阿卡波糖,一般是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可以有效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5、睡前服药

睡前15-30分钟服药。有些药物在晚上服用能有更大的获益,如他汀类降脂药物在睡前服用能够达到最大的降脂效果。一些具有抗组胺作用的感冒药或抗过敏药物,服用后会有嗜睡症状,也适合睡前服用。

服用哪些药物需要多喝水

服药时用温水送服,药物更容易吞咽,也能避免药物直接黏附在食管壁上,损伤食管黏膜。增加饮水量可以加快药物的溶解速度,增加药效。服用下面这些药物时,可适当多喝水。

1、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

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多为口服抗生素,多喝水可以使尿液中的药物浓度更快达到治疗水平,同时多喝水可以形成更多尿液,尿液的冲刷作用可以加快细菌的排出。

2、抗痛风药物、抗尿结石药物

服用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抗痛风药物和抗尿结石药物后,也要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稀释尿液,降低尿酸盐等盐类在尿液中的浓度,减少盐沉积的机会。

3、退烧药

服用退烧药后一般会出现大量出汗,大量饮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

4、氨茶碱

氨茶碱具有利尿作用,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口干、多尿等症状,体内血容量一般比较低,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休克的发生。

5、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容易结晶,引起腰痛、血尿,甚至形成结石阻塞尿道。因此在使用磺胺嘧啶、新诺明等后要大量饮水,并且可以加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避免结晶的形成。

6、双磷酸盐

阿仑膦酸钠等双磷酸盐在治疗高钙血症时,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和水分的丢失,因此要及时补充体液;同时双磷酸盐对食管也有刺激作用,需用较大量水服用,服用后也不宜立即平躺,应保持上身直立30分钟以上。

另外,咳嗽时喝止咳糖浆后5分钟内不宜喝水,因为糖浆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才能发挥止咳作用,如果立即喝水会影响止咳的效果。

服药有学问,正确服药,才能更好发挥药效。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