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校手拉手 田间地头同上一堂课
北京日报 2022-12-21 09:53

向日葵捧着沉甸甸的花盘,压弯了腰;玉米结出饱满的颗粒,簇成金色海洋;高低起伏的绿色茎蔓下,藏着大颗的红薯……今年的丰收时节,位于密云水库南岸的密云区水库中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里,来了一群新伙伴——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与山区学生同上一堂劳动课,共享教育资源。

走在庄稼地里,踩着脚下松软的泥土,眼前是金黄的玉米穗、绿油油的红薯秧,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两校学生自由结对成组,拿着镰刀,扛着铁锹、锄头,走进田间。

“先用手掀开红薯秧,用铁锹把四周的土松一松,再拿铲子从离红薯远一点儿的地方铲下去,从比红薯更深的位置铲起来……你们看,一个完整的红薯就挖出来了。”密云水库中学学生王可欣主动当起“辅导员”,拿着铲子,为城里来的伙伴们示范讲解。

十三中的学生也个个挽起袖子,有的蹲在地里挖红薯,有的走进比人还高的玉米丛中掰玉米,大家分工协作,不一会儿,收获的庄稼就把收纳袋填满了。

学生们抱回一袋袋红薯和玉米,捧着采摘的葵花盘,手拉着手,乐开了花。“这是我第一次在农田里干活,让我感受到农民伯伯种田、收获原来是这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一名十三中的学生说,他收获更多的是快乐、友谊,“我在这里还认识了新朋友,更体会到同伴之间默契配合的重要性。”

牵手的不仅仅是学生。

“好多城里的孩子没进过山,很多山里的孩子也没感受过城里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密云水库中学生物教师刁春红、地理教师郭妙玲是这堂劳动实践课的主讲人,她们把前期和十三中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备课、教研的经验也融入课堂教学中,“希望通过这种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为两校学生都开启一扇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新窗口。”

城区校和山区校“手拉手”,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双倍优质教育资源,正是十三中和密云水库中学结对的目的。在西城区教委和密云区教委的支持下,两校近年来携手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共同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三中发挥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和我们定期开展校领导和教师互访、学生交流活动、家校合作等深入交流,提升办学质量、课堂教学和教研水平,在不断加深校际融合中,拓宽学生视野。”密云水库中学校长张克昌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两校“手拉手”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推动“五育并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两校师生、家长深度融合参与,让城乡合作更加深入。”

学期即将进入尾声,两所学校接下来的结对计划已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科教师一起在线研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同上一节思政课;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专家讲座,助力家校合作……

“两校手拉手,牵起的是学生的手、老师的手、家长的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希望我们的手牵得越来越紧,心贴得越来越近。”张克昌说。

记者手记

密云水库中学和十三中结对,利用各自优势,倾囊相授。市区校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送进来,山区校亮出生态涵养区的资源优势,两校手拉手,不断深化师生间的交流,为山区和城区的孩子都打开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学生们在体验式学习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城乡学校手拉手,正是“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新征程上,相信全市城乡学校之间牵起的“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紧,推动首都义务教育向更加优质均衡迈进,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