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神韵,美美与共 (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2 07:20

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其恶。”社会学家费孝通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今天,我们探讨奥运遗产,不论是有形的、无形的、物象的、意识的,打开记忆之全景,美是永恒的,可推动主办城、主办国文明进步,并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中推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大美境界。

从百年一梦,到一梦百年,从1908年国人提出“奥运三问”(什么时候,我们能参加一届奥运会?什么时候,我们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什么时候,我们能举办一届奥运会?),到2008北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北京穿越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历史风云,传承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北京奥运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产生出奥运之美的光辉、神韵,在中国文明史、世界竞技史、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使中国文化传递出东方气派、东方意境,把奥林匹克文化推向了煌煌巅峰,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标识”。

“双奥”熠熠光辉映照下的首都北京,在美轮美奂的奥运遗韵中神情超迈,风流万里。我们继承、弘扬北京“双奥”迸发出的传世大美,主要有哪些内容?

中华审美之美。艺术之美总是无与伦比而直抵人心。巨幅LED屏幕流出的“四大文明”,“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太极展演;千人呐喊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一家亲;时光在二十四节气中轮转;“黄山瀑布”在鸟巢上空腾而出;“折柳”送别的依依不舍……

当今世界,人类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国际社会想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对自然、世界、历史、未来的看法,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这些都在作为“国之大典”的“双奥”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生动、艺术、传神地进行了展现。

这,就是“双奥”留给世人的永恒的美,是中华美学巧妙结合奥运体育盛事在开幕式、闭幕式大舞台上传神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力使然,是打开中华文化的大书,是中华留给全人类的文化盛宴和文明遗产。

穿越历史的瞬间美。当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卷轴在鸟巢徐徐拉开时,全场为之震撼了——这幅长147米,宽27米的巨大LED屏幕,展现出中国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表达出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

当舞旗的演员身着兵俑服饰,移动的戏台上,在京胡、锣鼓伴奏下,4个京剧木偶和800名演员表演喜悦;

当五幅中国长卷画,配以演员们的古典舞,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乐之邦的盛世气象,盛世强音,颂人间和谐;

当冬奥会开幕焰火,一棵生长在高山岩石裂缝之中、至少有1300年树龄的迎客松树在鸟巢上空呈现,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这些前所未有的景象刹那间震撼了世界;

当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舞台设计——蓝色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来,一瞬间,全场奔腾着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蔚为壮观,尽显中华文化之底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冬奥会闭幕式上烟花组成的汉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以及对应的英文“One world One famliy”瞬间展现,让全世界为之惊艳。

融合科技的现代美。当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倒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而且,北京冬奥会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

这,蕴含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人通过观天时万物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利用科技表达出中国人传统的勤劳智慧与生命哲学。

当参照中国民间虎头鞋造型,12辆车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钟内,以车轮痕迹组成巨大的中国结轮廓,车身上的生肖头像与地面的中国结相映成趣时,科技融合的历史文化巧妙向全球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现代浪漫与超凡情趣。尤其是大胆使用中国红碰撞冰雪蓝,将灯笼、中国结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表演元素融入仪式中,展现出“双奥之城”艺术效果,瞬间成为整场闭幕式的最大看点之一。

中国温度的世界美。“世界一家”的思想贯穿始终,不论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奥会,尤其是冬奥会,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世界分裂和对抗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更加促使人们关注和思考奥运会如何让世界团结在一起。

这,也正是中国文明的一贯传承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所在。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