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夫妇因一句嘱托照顾邻家残疾孩子41年 当地:老人年事已高 正商讨后续照管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1 19:55

近日,杭州一对老夫妇因一句嘱托照顾邻家孩子41年引发关注。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对夫妇就是84岁的宣丙水和81岁的李彩英,他们的邻居多年前因病去世,留下有智力缺陷的儿子宣世才。因邻居的临终嘱托,夫妇俩担负起照顾这个孩子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41年。宣丙水和小儿子宣世康告诉北青报记者,其实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但父母照顾宣世才他也能理解。因父母年事已高,以后恐无力继续照顾宣世才。当地村干部及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宣世才后续的照管问题,他们正商讨合适的解决方案。

八旬老夫妇因一句嘱托照顾邻家孩子41年

据央视报道,宣世才出生于1969年,居住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瓜沥镇解放村。他先天智力残疾,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这个村子。13岁时,其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智力还停留在5岁孩童的水平,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临终前,他的父亲托邻居宣丙水、李彩英夫妇帮忙照看妻儿。没想到因为这一句嘱托,宣丙水夫妇俩就照顾了宣世才41年,为他做饭洗衣,照顾生活起居。

“宣世才的爸爸有病,他说我这场病不会好了,如果我不在了,你来照顾一下(世才)。”说起当年的邻居临终托孤,李彩英说,那时候生活很苦,大家省下来一口给世才吃,“我宁可自己不吃,我是这么想的,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来照顾。”

在女儿宣华琴的记忆中,李彩英甚至在自己要做手术的时候,还记挂着宣世才饭有没有吃。“为了照顾阿才,我爸妈四十多年一直没出过远门。”在邻居和村干部的眼中,为了一句嘱托照顾邻家孩子40多年,这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家属:对父母照顾邻家孩子表示理解 但之后可能照顾不动了

11月11日,宣丙水的小儿子宣世康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是1966年出生的,比宣世才大几岁,跟他同住在一个大院里,也有点远亲关系。他的父亲今年84岁,母亲81岁。他听父母讲过,宣世才1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而其母亲智力也有点问题。“他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我妈,说阿才自己照顾不了自己,你们帮着照看一点。”

宣世康介绍,父母刚开始照顾宣世才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家里添双筷子,多个人吃饭,有时也帮他买点衣服。“一开始他也自己做饭,大概做了一年,但做的是半生不熟,我父母后来就帮他做了。他有一点自闭,跟我父母认识,还可以交流几句,跟陌生人根本不交流。他也不跟我们一块吃饭,就是吃饭的时候给他打好饭,他端走,家里吃啥他就跟着吃啥。”

在宣世康的记忆中,小时候其实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因宣世才父亲临终的托付,需要照顾宣世才,他也表示理解。但父母年纪渐大,之后可能就照顾不动了。“他(宣世才)五十几岁,我比他大三岁,也五十多了。要说现在照顾他,我不反对,给他点吃的无所谓,但要我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我也没有精力。”

宣世康强调,近年来,宣世才申请了五保户补贴,这笔补贴都放在宣世才手上,他和父母都没有拿。“这两年开始,他(宣世才)吃的米粮也是村里提供的,但以后由谁来照顾他的问题,村里也还在商讨。”

对于宣世才后续的照管问题 当地相关部门正商讨解决方案

11日下午,解放村村委会副书记陈建江告诉北青报记者,村里曾经打算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宣丙水夫妇对宣世才的帮扶行为进行褒奖,但是被他们拒绝了。“他们夫妻两人为人比较低调,我们之前也想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但是他们不同意,”陈建江说。

陈建江坦言,由于宣丙水夫妇年事已高,村里近几年也开始考虑后续接力照顾宣世才的问题,讨论过几个方案,但最终都“搁浅”了。“村里曾经想付费找周边年纪稍微轻一点的邻居帮忙照顾宣世才,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陈建江介绍,起初,村里也有人表示愿意接手照看宣世才,但后来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下去,要么是家里人不同意,要么是宣世才不适应。后来,村里还想到了以送餐的方式照顾宣世才,“就是找餐饮机构每天定时定点给他送三餐,但像他这种情况,其实光管一日三餐是不够的,还要照看他的日常起居。”

对于后续接力照顾宣世才的问题,解放村村委会正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11月11日下午,萧山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也已赴解放村对宣世才进行入户访视,并带了康复专家对其身体情况进行评估。萧山区残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积极推进解决宣世才后续照管的相关工作。

实习生 王晓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