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血管堵了,肠子也会“中风”!
兰世亭 2022-10-11 21:30

今年 78岁的陈伯与老友聚餐,大鱼大肉吃了不少。当天晚上,睡梦中的陈伯被阵阵腹痛惊醒,开始以为是“食滞”、消化不良所致,起身吃了一些藿香正气丸。可重新睡下没多久,陈伯感觉腹痛不仅没有减缓,而且还越发严重了。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陈伯的肚子越来越痛,感觉肚子里有双手在狠狠地扯他的肠子。

陈伯认为自己是消化不良引起了急性肠胃炎,药店自己买了药之后,腹痛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上厕所的时候,陈伯还拉出了黏稠的带血的大便,陈伯觉得不妙,赶紧到医院去看急诊。最后经过肠镜检查,才发现陈伯得的是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肠道血管堵了所致,俗称“肠中风”,得住院治疗。

发病机理与脑中风相似

所谓脑中风就是脑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称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多数都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房颤的病史。“肠中风”也一样,就是供应肠道的血管狭窄或被堵塞了,病因很类似,同样也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房颤的病史。与肠子血管堵塞程度有关,轻则腹痛、腹泻、便血, 重则还会引发肠坏死、腹腔感染危及生命。

我们常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能在心脏及脑血管发生,腹腔内动脉血管也会发生一样的病变。所以导致肠道血管堵塞的常见病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是供给肠道血液的两条主要血管。一旦这两根动脉的主干或主要分支被堵塞,会导致不同长度肠道血液灌流不足,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小肠或结肠缺血甚至坏死。

“肠中风”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或者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生“肠中风”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且普遍都有动脉硬化的问题。“他们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甚至堵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肠中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像陈伯这种突然间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便血等情况的就属于急性发作。还有些“肠中风”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这种是慢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不是突然而来,而是时不时发生一次,但感觉又不是很明显,到情况加重时到医院检查,部分人可能已经出现了肠 道狭窄、纤维化等现象,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演变成肠坏死和肠梗阻。

因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腹泻,尤其是便血,而按照一般的肠胃炎治疗没有效果,就应该考虑“肠中风”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就诊。“肠中风”早期发现治疗的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只需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就能痊愈,但如果已经发展到肠道坏死、梗阻,那就要动手术及时切除坏死的肠段了。

如何预防

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一样,首先是要针对动脉硬化用药,改善全身血管功能。在应用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药物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肠中风”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炎热的夏天和干燥的夏秋之交往往是“肠中风”的高发季节,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尤其是老 年人,又是“肠中风”最易青睐的对象。这类人如果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还伴有便血等症状,就要警惕“肠中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胃肠外科 马晋平主任医师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