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精准诈骗!一年涉案3291亿,年轻人也会被盯上
​第一财经 2022-08-02 19:50

当诈骗团伙花2亿做广告骗取近5亿元的消息冲上热搜,网络诈骗显然再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第一财经整理了类型较新、变种较多的几种诈骗手段,提醒大家擦亮眼睛。

新型诈骗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平台多元化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更加频繁,网络诈骗也在加速迭代,手段更为专业,分工越发精细。报告显示,有6.32%的网络诈骗案件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犯罪。

1.查定位

据央视报道,一男子为了寻找失联的妻子,在网上搜索定位方法,人没找到反被骗3.2万元。据警方介绍,诈骗集团在各大搜索引擎投入2亿元,购买“查老婆聊天记录”“查老公位置”等关键词,借以吸引大批网民上钩,累计骗取了5亿元。

此类骗局通过“诈骗话术”了解受害人以及被定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再抛出一个受害人心理上可接受的大概方位骗取信任,通过下载软件、开通特定功能等方式诱使受害人通过微信等转账方式先期付款,一旦受害人上钩,便会陆续以缩小定位范围,还需加价,以及需要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受害人不断付款,深陷其中。

2.杀猪盘

脱胎于交友与相亲网站的“杀猪盘”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化,开始入侵各类UGC社区。所谓杀猪盘,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或者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诈骗分子把受骗对象称为“猪”,把建立关系的过程叫做“养猪”,最后的诈骗叫做“杀猪”。

“被骗75万,一边焦虑,又一边自愈。”在社交平台上,无数受害者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刚开始骗子会给你点甜头,让你赚个几百,和你聊天……然后欲望上头,就很容易掉进骗子的陷阱里。”一网友因杀猪盘被骗20万,在社交平台倾诉被骗经历,评论区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有类似经历,“同样的套路,前两天赚了650,第三天被杀了10万……有过很多想法,但又觉得人生能创造的价值不止这10万。”

杀猪盘的重点围猎对象是30岁以上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先以甜言蜜语或者献殷勤等方式博取好感和信任,再推荐所谓“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的网络投资平台。

融合了婚恋、刷单、博彩、投资等多种骗局,杀猪盘属于最难防范的诈骗类型之一,也是伤害性最大的诈骗类型之一。从网恋“一见钟情”开始,到参与网络赌博或投资诈骗结束,杀猪盘的受害者往往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债。

3.追退费

培训班或平台退费也是近一年来的新型诈骗手法。

每日优鲜近日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风口浪尖。就在8月1日,一份伪造每日优鲜口吻发布的公告称,平台已无法正常经营,将“启动资金账户,为广大供应商与消费者清退费用”,并附上了所谓“监管中心网址”与“监管中心QQ客服”。

随后每日优鲜辟谣称此公告并非公司官方发布。据了解,进入公告网址后,是一个在线咨询平台,提出退款诉求后会被引流至一个新的APP。

以“清退费用”等借口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例不在少数,包括英孚教育、万门教育等此前均有相关谣言公告传出。资金困难、用户退款难等问题确实正在这些机构内部发生,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趁之机。

7月24日,英孚教育就曾于官网辟谣称,有诈骗集团盗用“上海英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名义发布英孚教育无法继续运营的谣言。

一般来说,此类退费诈骗通常要求先下载APP再通过一定的方式退费,把受害者引至特定的刷单平台或虚假投资理财平台,引导其完成对应任务进而实施诈骗。因诈骗分子能准确提供受害人基本信息、教育培训信息、申请退款信息,极易获得受害人信任。

4.荐股理财

诈骗团伙往往与时俱进,紧跟市场或行业动态。

股市起起伏伏,想炒股但不懂股票怎么办?大师“手把手”教学,让你在投资路上少走“弯路”,掌握财富密码。如果你信了,殊不知正落入了“荐股”骗局。

今年2月1日,国家反诈中心公布十大高发诈骗类型,其中,“荐股”类骗局,与公众耳熟能详的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冒充公检法等骗局一道,名列其中。

2022年4月中旬,奉贤公安分局接到家住辖区的一位赵先生报案称,自己在网上炒股投资理财,结果被骗了260余万。

这类“荐股”骗局往往利用知名财经博主引流开户,网络平台大V直播荐股,从而吸引对理财感兴趣的受害者,之后犯罪团伙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引导对方添加微信号或QQ号进行“合作”,号称由“团队专业导师”操作资金和账号,盈利之后收取一定比例佣金。

诈骗团伙往往有一个可以后台操控数据的虚假炒股平台,并明确分工,有的负责装“老师”,有的当“托”哄骗客户充值投资,有的则操控“大盘”故意让客户亏损。由于有业务员在后方操控数据,“大盘”有涨有跌,致使客户以为财产损失是投资损失,很难意识到被骗。

警惕精准诈骗

在信息裸奔时代,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反而更容易被骗,这部分由于年轻人使用网络时间长,留下的个人信息多,更容易“裸奔”从而被犯罪分子盯上。

据国家反诈中心的数据,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60岁及以上占比1.4%。

目前,网络诈骗产业链的上游往往是黑客提供灰色信息,其以非法技术手段大量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记录、年龄、性别、户籍、银行卡号等,贩卖给下游的话务组,基于对被害人信息的了解,大大降低了诈骗难度。

网络诈骗的猖獗也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两年,国家已经出台多套举措严打网络诈骗。公安部数据显示,国家反诈中心2021年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成功避免2800余万名民众受骗。工信部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

此外,为了平台的良好生态,作为信息入口的各个平台也在积极协助治理网络诈骗。

今年5月,抖音发布《2022年抖音反诈报告》,显示抖音目前日均拦截了93%的诈骗行为,2022年至今,平台已经对1192个广告帐号进行封禁等处理,拦截超过43万条涉诈类广告。

在抖音的受骗者中,男女占比分别为61.62%和38.38%,年龄则是“24至30岁”与“31至40岁”两个阶段最为集中,占比31%和36%。在职业上,“学生”与“待业人士”最易受骗,占比11.45%与4.16%。

针对平台上的诈骗行为,抖音安全部门也在升级反诈能力。抖音披露,平台目前每天运行反诈模型100多个,发出风险提醒150多万次,阻断了超过93%的欺诈行为,保护70万潜在受害者避免被骗。

今年6月,微博发布了最新《微博反垃圾公告》,针对“兼职刷单”类诈骗进行了治理。微博表示,在站内发现部分账号发布接线员、配音员等兼职类信息,实为诈骗。这类兼职通常要求用户下载指定 App,缴纳会费(培训押金),并要求用户先进行刷单赚取积分或刷单通过审核期后才能分配该任务。用户会发现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完不成任务,上当受骗损失本金。

依照《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微博对该类违规行为重点打击,近期共关停发布该类信息的违规账号 6.15 万个,共处理此类内容 54.52 万条。

在小红书平台上,于2020年推出了“安全薯”账号进行反诈宣传,另一方面平台方利用大数据预警,针对风险用户精准推送提醒。社区内有用户近日发文表示,自己收到了后台的反诈提示,平台监测到其“近期可能浏览或点击过诈骗内容”,并提醒“网恋有风险,提防杀猪盘”。

除了政府和平台,公民个人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对付骗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绝不转账,绝不点进任何链接,绝不谈钱。”有律师提醒道。(刘晓洁)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