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店的诗人,寻找生活中那点甜
光明日报 2022-07-25 10:45

“我被香气熏倒,困在这热烈中”“透明的眼睛,在大街上,寻找他的心上人”……浙江绍兴诸暨春江路,47岁的老赵一边卖水果,一边写诗。浪漫的诗歌,为自己的水果增添了热烈灵动的情感。老赵在谋生之余,顺便圆了一下自己的诗歌梦。

做过小工、跑过地摊、开着水果店,“野生诗人”老赵火了,不过未必火在诗上,而是火在他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智慧上。

先说状态。关于老赵的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就这样,6年时间,老赵写了三百多首诗,三百多篇随笔。而他自己更愿意称这种尝试性写作为:‘胡言。’他把诗歌当成一位朋友,一有空,就跟这个朋友聊天、对话,每每这样的时刻,总能忘却生活的琐碎和烦恼,寻找到心灵的平静。”生活在于心安。所谓修心,说的其实是心态的调整。水果店是勤行,意思是开水果店的人眼勤手也要勤。但若心是安定的、有寄托的,疲惫的只是身体,丰盈的却是灵魂。老赵的白天用来生活,晚上留给诗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的生活状态怎能不让人羡慕?

再说智慧。诗和远方的生活让现代人心心念念。但人生的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远方永远只是一种形式,有诗、有发现诗意的眼光与心境才是内核;生活在别处,把近处的生活点化成诗意的存在却是智慧。让生活有滋有味的,未必是财富与地位,而是一种生活境遇与自我定位的匹配。红尘中的小人物,能活出一点超脱来,足以让人为之叫好。

当然,我们还可以来看看诗歌。客观说来,这位“野生诗人”,有诗才,但并不多。从新闻中引用的几句诗来看,铺排叙述都还有章法,但诗味未见得浓郁,缺少对世界独到的发现与体会,而这往往是判断一首诗质量的关键。这份超越常人一点又不太多的对文学、生活的敏感与观察,让他既能够享受寻常意义上的平凡生活,又不至于像真正的诗人那样活得太激烈——不是在与外部世界冲突,就是陷入自己内部世界的冲突中。

但入眼无处不诗的心态,是老赵“文学现象”中最值得肯定的。“一条林荫道,通往城乡。你是厚实的张望,你是声张的向往……”这首题为《林荫道》的诗,老赵花了20分钟,在路边匆匆而就。“那天我去收西瓜,开车路过一条林荫道,瓜棚与稻田,城市与乡村,就在道的两端。我赶紧停车,撕了张纸写起来。”这种“情不自禁”足见其对诗的爱,对文学的爱。而爱与文学都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正如福楼拜所说:“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野生诗人”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上一次是“快递诗人”王二冬,再上一次是“工地诗人”李小刚,还有“打工诗人”郑小琼……在经历喧嚣后,他们会归于寂静,一如往常地写诗和生活。这些“野生诗人”数量不多,但他们得以引发舆论关注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让忙碌庸常的人们看到不一样的活法,看到如何去寻找生活中那一点点甜。

文/张焱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