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A股迎来反弹攻势,基于新能源、科技赛道的权益类基金纷纷收复“失地”,且就权益市场的基金行情来看,赚钱效应也十分明显。但记者发现,投资人依然在季内“用脚投票”,主动权益基金呈现净赎回态势。
记者从业内了解获悉,一方面来自投资人对行情反复的厌倦,落袋为安成为上上策;另一方面,核心渠道方银行也在逐渐弱化公募基金销售并转向其他理财品类,也在助涨投资人对于公募的赎回意愿。
不过,从季内基金经理的态度来看,多在积极应对此事,有基金经理表示,应对客户非理性赎回,他们仍然保持住了仓位和配置方向的稳定性;也有基金经理表示,为应对可能的赎回,尽量在仓位上“减重”已缓释冲击风险。
权益产品竟在反弹季遭遇净赎回
“到时候去看看季报数据,肯定赎的多。”这是记者半个多月前同一位银行从业者交流时对方看待公募基金销售的态度,如今公募季报披露完毕,真实情况被该人士一语成谶。
根据天相数据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内,主动权益产品当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期初总份额统计约为5.67万亿份,到期末统计时已降至5.51万亿份,这意味着,就两类主动权益型产品的季内申赎统计来看,呈现净赎回态势。
而从机构的季内净赎回情况来看,二季度有64家公募机构呈现净赎回,净赎回规模在100亿份以上的就有5家;单只基金来看,有5814只股票型、混合型产品季内呈现净赎回。
然而,要论二季度的权益市场如何,赚钱效应肯定是不错的,除了各大宽基指数纷纷站上半年线,就连一季度遭遇深度回调的赛道股,如新能源产业、科技板块类个股也纷纷“回血”明显,相关指数收益率在6%上下。
Wind统计显示,Wind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指数季内涨幅均在6%左右,部分深耕新能源、科技等赛道的基金季内涨幅甚至超过50%。那么问题来了,权益产品业绩频频收复“失地”,A股行情也渐入佳境,奈何市场仍在用脚投票?
公募权益类产品正在被银行嫌弃?
从记者采访来看,其中既有来自基民的原因,也有来自渠道的因素。
基民因素自不必多说,有市场人士在7月22日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交流时就表示,虽然部分产品还是被力捧加仓,但有些人确实是被市场折腾怕了,“有一些投资者在前期市场下跌时可能投资产品净值回撤的比较大,二季度回暖反弹回来之后可能会存在回本或者达到心里平衡点后的资金兑现。”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从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处获悉,公募基金产品在银行理财的推荐中已日渐边缘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客户的保守心态,以及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的维护。
“现在对银行来说,基金(公募基金)肯定不是主推的产品,以我们行为例,从省行到市行,基金都不被重视,我们现在最愿意推的除了银行理财之外,就是保险。”7月22日,该人士在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交流时表示,理财客户依然会把亏损的责任怪到银行头上,越大的客户越不会对其推荐公募基金产品。
而权益投资的风险系数显然高于固收类理财品种,为了维护客户资源,该人士坦言,银行对于公募基金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弱。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公募的新发态势上有所显现,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冷清,亦与银行间的态度不无关系。有北京公募界人士坦言,正是因为公募在银行间的存在感越来越差,导致大部分产品的新发都很难看。
因此,在失去重要甲方的维护与重视后,公募基金或许已经面临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前述银行相关人士补充道,银行的态度与当下公募权益产品份额减少不无关系,至少在高波动理财产品和稳健收益两种产品的选择上,无论投资人还是银行,都是以保险起见。
部分基金经理积极应对赎回冲击
可见,行情的反复不仅让普通投资人苦不堪言,也让银行这样的渠道大户嗤之以鼻,再加上本就在稳定性和返佣条件上优于公募基金的保险一类资管发力,公募基金在行情转暖的二季度仍普遭赎回冲击就显得不足为奇。
不过,记者也看到,为应对赎回带来的影响,基金经理多数已在季内积极应对。
银华乐享混合A基金经理方建就在季报中表示,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以汽车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供应链受阻,相关产业受到冲击。4月该基金净值最大回撤近25%。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银华乐享混合A季内净赎回1525.41万份,“我们始终相信我国经济韧性很强,高端制造业的全球优势难以改变。因而,在市场底部,客户非理性赎回的情况下,我们保持住了仓位和配置方向的稳定性。”
平安养老2035A基金经理高莺也在季报中总结道,由于本产品6月中下旬开放赎回,为了应对大额赎回的流动性需求,组合提前做了调整应对,小幅降低仓位并且将一些场外品种转至场内,因此在反弹的力度上略显欠缺。
季报显示,平安养老2035A季内净值增长率3.01%,而在申赎方面,该基金季内净赎回7036.48万份。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