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体育公园再多些
经济日报 2022-06-23 09:15

当前,一些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充分利用城区空闲土地资源,将其改建成社区体育公园,打造“社区健康生活圈”,赢得普遍好评。

时下,不少城市寸土寸金,可供人们户外健身的公共场地相对紧张,广场舞扰民矛盾不时发生,一些人不得不选择在室内健身。其中,固然有前些年某些城市规划考虑不周的原因,但也与相关城市管理部门挖潜意识不足、工作统筹不到位等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随着一些棚户区拆除、旧工厂迁出,“突然多出来”的城区空闲土地资源该如何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城市管理智慧。

一般来说,城市里的一些棚户区或旧工厂的位置相对较好,如果在其腾空平整之后用于商业开发,那么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税收等,会有明显效果。相比之下,若将其用于建设体育公园等公共休闲健身场所,不仅需要投入相应资金,一时半会儿也难以产生看得着的效益。基于这样的考虑,有的地方选择了前者,将城区腾退出来的土地主要用于商业开发。不过,从长远看,选择后者也不会是“赔本的买卖”。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区里的公园绿地、公共健身场地因稀缺显得更珍贵。不仅人们健身需要就近找个好去处,而且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城市宜业又宜居的问题。当前,年轻人对就业城市越来越“挑剔”,既期待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薪资水平,也很在意居住地周边的教育、医疗、公园等公共设施配套情况。这两方面兼顾得较好的城市,往往是人才流入地,可持续发展后劲足。所以,建设城市体育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其意义需从更大范围、更长视角来综合判断。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突然多出来”的城区空闲土地都要用来建设体育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关城市需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倾听市民愿望,科学合理确定某一地块的具体用途,并要对新建城区、郊区新城提前做好体育公园空间布局,将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统筹考虑,营建更多开放空间,推进城镇留白增绿。与此同时,各城市还应注意发掘存量资源,除进一步完善郊野公园,可探索在有条件的城市公园适当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在不破坏公园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完善体育设施布局,为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健身的场所。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城市应充分挖潜、统筹协调,更加重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近距离服务好全龄人群体育健身,使其与郊野公园一起,早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并以持续有效的运营管理,更好地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品位。

文/马洪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步行可及!北京明确:9种服务嵌入居民家门口
首都之窗微信公众号 2024-07-15
北京市推出132处公园赏花片区 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京城春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3
北京西城:增进民生福祉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
北京西城微信公众号 2024-01-07
推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7
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会推动全民健身,委员建议设立“健身地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6
回天居民家门口再添公园 两座生态休闲公园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对外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2
170个项目专治家门口的顽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15
搞好“家门口”的服务,创造温暖贴心的社区生活
央视网 2022-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