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 通州区出台64条措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5 21:59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通州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提出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和营商环境优化,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壮大专项政策支持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加快推进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吸引一批元宇宙企业落地等。

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和营商环境优化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

《方案》提出,留抵退税“直达快享”。严格落实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动服务,“一对一”精准推送信息,全程网上办理,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应退尽退”。

社会保险费“应缓尽缓”。按照国家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及扩围要求,对特困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型困难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缓缴社会保险费,落实北京市困难企业申请政策,扩大享受范围,以自愿申请、书面承诺等方式简化办理程序,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至2022年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房租减免“即申即享”。组建房租减免工作专班,统筹房租减免工作。2022年对承租区内各类国有房屋的在京注册或在京纳税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房屋租金。符合条件的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以门店为单位执行。镇(乡)集体企业由各镇(乡)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着力打通关键堵点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方案》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落实社会面防控措施。分场景分类别及时更新、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指引,及时解决已复工复产企业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到岗用工、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入境返京等实际困难。指导更多企业制定闭环生产预案,以最小生产单元、最小人员编组分区分隔、错时错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抵御疫情影响能力。实施重大项目生活区、施工区分隔管理,新进京员工独立区域居住,确保施工进度不延后、质量不打折。

加大对保障民生物资、生产性物资运输企业申请全国统一制式通行证的支持力度。建立重点保供企业配送人员“白名单”工作制度,制定《通州区重点保供企业配送人员“白名单”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货运车辆司乘人员“白名单”制度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模式。

加快布局京津冀协同重点领域产业链。《方案》提到,积极辅导产业链龙头企业申报市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定”相关政策,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寻找稳定配套商,提高配套率。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三地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方面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  不断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

《方案》提出,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深入实施副中心智慧城市标杆示范项目,推动绿色发展、元宇宙、智能制造、数字文娱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从重大场景招企业和重点企业配场景两个层面出发,建立“城市建设发展项目—应用场景释放—项目招商集聚—产业生态优化”和“企业场景需求—应用场景匹配—项目育商服务—产业服务优化”的双向工作机制,率先探索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应用场景创新范式。

加大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通州区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集聚发展措施》,吸引更多S基金落户副中心;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金融服务模式,引导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驻区金融机构针对有融资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设计推出特色融资产品。

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壮大专项政策支持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加快推进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八条措施》吸引一批元宇宙企业落地。

加快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吸引医药健康检测服务平台和优质科技企业落地,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科研服务平台、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方案》提出,着力扩大重点领域投资。扩大生产性投资,推动开工建设一批高精尖产业化项目,加快一批先进制造业扩产项目建设,探索实施不同类别扩产项目支持模式。

激发城市更新投资活力,力争2022年新开工10个、新完工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升老城居民获得感;加快推进铜牛二期、北泡二期等项目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加快推进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推动M101线、温潮减河、厂通路等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恢复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  更大力度挖掘消费潜力

《方案》提出,大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北京市促进二手车流通相关政策,2022年底前对报废或转出本市注册登记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车,在本区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乘用新车,并在本区上牌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不超过1万元/台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50%。

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持续推进解决城市副中心职住平衡问题,推动企业将存量商办用房置换为配套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的人才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依托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家装企业和家装人员“白名单”制度,落实“散装散建”从业人员“一登三查”要求,安全有序放开家庭装修施工,有效带动家装、家居和家电消费。

着力打造“环球影城”和“大运河”文旅IP,大力挖掘运河两岸文旅资源和环球度假区周边溢出效应,设计相关旅游主题线路。研究制定《北京市通州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鼓励建设和改造一批精品酒店和乡村民宿。

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牢牢兜住社会民生底线

《方案》要求,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稳定区属机关事业单位招用高校毕业生规模。挖掘一批基层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就业岗位,支持企业扩大科研助理岗位规模。支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报考社区工作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技岗位。加大相关就业促进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充社区工作力量,临时招用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会展、教育培训及零售等停工行业从业人员,兼职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工作,并给予适当补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