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财经|又有“敷料公司”计划IPO 揭开医美面膜高额利润背后的营销“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6 20:11

日前,随着巨子生物向香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所谓“医美面膜”概念再次被投资人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家以“医用敷料贴”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争先IPO,虽然哪家会是该领域第一股尚不可知,但是披露的数据,则让坊间看到了将原本的医疗器械营销成“医美面膜”背后的巨大利润。

净利率可以超过茅台的“医美面膜”生意

5月初,可复美的母公司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继敷尔佳和创尔生物之后,第三家主打产品为“医用敷料”的公司来冲击IPO。

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医用敷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如果换一个名字,似乎就能理解各企业冲击IPO的底气,那就是“医美面膜”。这种成分简单,被用于医美手术前后的产品,因为有了“医美面膜”这个别称,在市场上炙手可热。

巨子生物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企业营收分别为9.57亿元、11.9亿元、15.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8.26亿元和8.28亿元。其净利率保持在为50%到70%之间。其中,2021年巨子生物净利率为近三年最低,但仍达到53.35%,而同年贵州茅台的净利率为52.47%。

巨子生物之所以有比较出色的业绩,几乎全仰仗旗下两款明星产品“可丽金”和“可复美”。根据招股书,2019到2021年,这两个品牌贡献的收入合计占巨子生物总收入的80.6%、82.4%、91.7%。其中,“可复美”为其医疗器械品牌,但其主打产品则是被坊间称为“医美面膜”的医用敷料。

截至6月6日,实为医疗器械的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贴”,也就是网友所谓的“医美面膜”,在某电商平台已经月销4万+。敷尔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在同一平台上也卖出了3万+。

毛利率普遍超70% “医美面膜”的高价生意经

别看销量高,所谓的“医美面膜”赚得多,靠的并不是薄利多销。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可复美上述产品售价178元/盒/5片,按照满减活动后单盒价格153元。一片面膜售价高达30余元。敷尔佳上述产品价格略低,优惠价也达到了118元/盒/5片。折合单片售价23.6元到35.6元。而这一价位,在单片面膜普遍售价在8到12元的国产面膜行业来说,已经属于贵价面膜。

但是,这样的面膜,成本却并不高。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其医疗器械注册证,其组成为“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和无纺布”,并没有其他额外添加成分。而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3.3%、84.6%、87.2%。按照平均值计算,其一片售价达35.6元的面膜,其实际成本仅为5元左右。

而根据敷尔佳今年1月更新的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敷尔佳的毛利率分别为77.88%、76.97%、76.47%、80.37% 。按照平均值计算,其产品的实际成本仅有5元左右。

而根据中泰证券数据,所谓的“医美面膜”的平均毛利率在77%到83%,高出普通妆字号面膜30%左右。也就是说,普通面膜的成本也差不多在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同样的成本,部分“医美面膜”的身价却贵了不止一倍。

商家营销噱头 医用敷料成高端“面膜”

之所以卖得贵还有这么多消费者愿意买单,实在是“医用敷料”搭上了“医美面膜”概念营销的车。

近几年,随着轻医美走红,以“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为噱头的产品受到热捧,成为网络热销的产品。实际上,这类产品是一种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水光、微针、超声刀、激光等医美术后的皮肤修复。医用敷料属于国家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包装上面的注册证号都含有“械字号”,而普通面膜则是“妆字号”。在商家的营销之下,医用敷料被定位为高端的“普通面膜”。

有行业人士表示,消费者通常认为,“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既可“美容”又可“医疗”,其与“医用”相关,护肤功效会更好。生产企业以“械字号面膜”的名义进行宣传推广,既可保留医疗器械给消费者“生产环境严格”“产品质量好”的印象,又可规避相关监管要求。事实上,这类产品成分简单,功效单一,并不属于强功效性的护肤产品。

但品牌并没有放过这个营销的机会。商家在“医”概念的加持下,将医用敷料包装成“医美面膜”,大肆宣传。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数千篇文章来列举所谓“医美面膜”美白、祛痘、淡斑等功能,还有博主列出了表格,总结了市场上常见的“医美面膜”的不同“功能。”

然而,在专业医生看来,医用敷料和普通护肤品绝不能混为一谈。“医用敷料是辅助治疗皮肤问题的。健康的皮肤没必要用,毕竟性价比不高。有问题的皮肤还要去看医生,让医生出治疗方案。医用敷料是不能作为日常护肤长期使用的。”

“医美面膜”被官方打假 “医用敷料”监管趋严

事实上,针对“医美面膜”乱象,早在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就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明确指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国家药监局表示,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

另外,药监局还明确,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传行为。

2021年年底,国家药监局再次发文,在《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删除“液体、膏状敷料”相关条目;并表示:“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的液体、膏状敷料(不包括凝胶)拟均按照II类器械监管。”

此举被认为是对医用敷料类产品监管趋严。我国对第I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企业只需在市级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备案即可销售,申报审批程序相对宽松。而与化妆品不同,医疗器械产品无需在成分配料表中注明全部成分,也无需依成分含量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标注。这使得一些企业投机取巧,将医用敷料这类产品按照第I类医疗器械进行备案,又当作化妆品来宣传推广。

换句话说,目前市面上所谓的医用敷料面膜都将进入更高一级的II类器械监管范畴,其产品和生产活动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许可管理,分别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面膜真有你想要的功效吗?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真相是……
人卫健康 2024-11-23
A股“医美三剑客”业绩分化 多家公司加码布局重组胶原蛋白
上海证券报 2024-09-12
双十一囤的“医美面膜”竟不是面膜?医生提醒这种情况不要敷面膜!
人民网科普 2023-11-17
半两财经|医美面膜第一股上市首日高开低走 毛利率超80%研发投入不足营收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医用敷料企业排队上市 胶原蛋白再度“走红”
钛媒体 2022-10-24
半两财经 | 敷尔佳因暴利上热搜 “比茅台还赚钱”的医用敷料面膜是智商税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0
选择护肤品,“械”字号与“妆”字号孰优孰劣?
大众医学杂志 2022-06-24
“口罩巨头”要卖安全套,两月三次并购能否拯救下滑业绩?
中新经纬 2022-06-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