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20年的25.8%,但距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控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但北京和上海两地已提前达到成人吸烟率降低到20%以下的目标。(《法治日报》)
从上述报告来看,我国控烟总体上在进步,10年来成人吸烟率下降2.3%,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目前全国成人吸烟率25.8%距离健康中国控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能否在2030年降为20%是未知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100万,控烟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推进控烟工作,减少吸烟人数,挽救更多生命,是个重大课题。
虽然全国控烟效果仍不理想,但北京、上海却率先交出了满意答卷。去年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为19.9%,提前九年实现了“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上海2020年为19.4%,也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笔者以为,京沪提前实现控烟目标,不仅给其他城市和国家控烟注入了信心,而且京沪控烟的成功经验,也对其他城市和国家层面都有启示意义。
如果说京沪控烟有什么密码的话,显然这个密码已经公开了,即一方面以地方立法进行全面控烟,另一方面,以更为务实有效的措施落实控烟条例。以北京为例,如今的吸烟人数比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出台前减少了63万,即“法”的效果十分显著。为了落实该条例,北京通过受理控烟投诉举报、设立控烟曝光台、招募控烟志愿者劝阻等举措,使条例落地见效。
也就是说,地方全面控烟立法是基础,而落实法规则需要相应配套措施。其中,市民积极参与控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北京控制吸烟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仅“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收到的群众对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相关规定的投诉举报线索就达11631件,同比增长19.6%。这为有关部门依法处置、精准控烟提供了线索。
由于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最近不少地方都公布了成人吸烟率数据,既满足了公众知情权,也保障了公众监督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开尚未达标的数据也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式,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有压力,并让压力变成控烟动力。坦率地说,控烟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只有控烟方有压力和动力,有法律武器和控烟行动,才能在这种博弈中不断胜出。
希望尚未实现控烟目标的城市,不要有懒惰思想,也不要被“烟草经济”绑架,而是要像北京、上海一样,以“地方全面控烟立法+多措并举落实法规”,让控烟目标更早实现。因为这关系到不少人生命健康权,早一天实现控烟目标,就有望减少因吸烟死亡人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虽然“烟草经济”对财政收入、公共支出来说很重要,但显然无法与公民生命健康权相比。
除了“京沪提前实现控烟目标”令人欣慰外,电子烟纳入有效监管也是进步,无论是深圳等城市将电子烟纳入控烟范围,还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电子烟管理办法》等,都表明我国控烟工作走在正确道路上。但要遏制烟草及电子烟伤害国民健康,我们还得打“持久战”,北京上海也要再接再厉。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