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增量加码有空间
经济日报 2022-05-30 10:15

c41a09af9f49db5cf88639b3e2e8a4b5.jpeg

政策须因时因势而变,宏观政策尤应根据新情况开展相机调控。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能够为应对新的困难持续发力,增强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宏观政策发力,既要加大力度、增量加码,也要靠前实施、提高时效,还要精准调控、务求实效。

近期,一系列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频频发力,从助企纾困、稳产业链供应链,到促消费和投资,都体现出增量加码的特点。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一揽子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举措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就已部署一系列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调查显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多重超预期不利因素叠加给经济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广大市场主体困难加剧。政策须因时因势而变,宏观政策尤应根据新情况开展相机调控。

应该看到,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能够为应对新的困难持续发力,增强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比如,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今年赤字率也仅安排在2.8%的水平,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这为财政政策发力预留了宝贵空间。同时,我国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稳健,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区间,货币政策工具丰富且空间仍然比较大。

正因为如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六方面33项措施,各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中央部署。在实施宏观政策中,既要强化力度也要注重精准度,确保政策发挥实效。

宏观政策发力,要加大力度、增量加码。中央要求,“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这也意味着,应对新挑战、新困难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力度明显加大,比如,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达2.64万亿元,使留抵退税惠及更多困难行业和企业。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意味着此前的400亿元额度将增至800亿元,有效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这些原有力度就很大的政策措施再度加码,充分体现国家助企纾困的坚定决心。

宏观政策发力,要靠前实施、提高时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十分困难,有的停工停产甚至面临生死考验。宏观政策不能拖延、怠慢,应该起到“及时雨”“雪中送炭”的作用。根据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要在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在新增政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六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也应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及早落地生效。

宏观政策发力,要精准调控、务求实效。除了在总量上加大力度,宏观政策还应提高精准度,瞄准经济运行和市场主体的痛点堵点,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政策传导落实。中小微企业是最困难的群体,同时还关系着就业、民生,宏观政策应对其加大力度精准滴灌。比如,在实施留抵退税中,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对一些面临较大困难的行业,也有必要定向施策,比如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为受疫情反复、油价攀升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民航企业纾困。下一步,宏观政策应持续关注市场、企业需求,强化定向调控、精准调控。

千磨万击还坚劲。尽管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但宏观政策能够形成有效对冲。一系列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落地,必将增强发展后劲,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文/曾金华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