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四地银保监局要这样解决
第一财经 2022-04-11 21:36

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点名“新市民”并提出相关政策要求以来,事关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成为各方关注、讨论的热点。

4月11日,银保监会召开新市民金融服务媒体通气会,北京、山东、广东、重庆四地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地区均为吸纳新市民较多的重点区域。例如,北京800多万新市民约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成,并呈现“两头集中”的特点,“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近3年来均保持在100万人以上;广东是我国外来人口第一大省,截至2021年末,广东“新市民”超过4000万人;而与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同,重庆新市民的来源主要是川渝广大农村,去向主要是成渝城市群。

这些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因地制宜为新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还需监管政策细化,以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异地安居等难题。

打通信息堵点,给新市民精准画像

新市民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新市民在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

大数据驱动、打通信息堵点成为破题办法之一。据悉,北京银保监局推进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建立全国首个省级银政“金融专网”并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以缓解新市民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

北京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威介绍,目前该服务网已与5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42家银行保险机构已申请接入该网络,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查询相关数据,助力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

按照官方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全国约有3亿人。

山东地区结合实际,将新市民划分为“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投靠或陪伴子女人员”、“其他原因常住人口”四类主体,探索建立统计监测机制,使主体认定清晰化、金融服务可量化。

谈及如何突破信息瓶颈,山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许彦峰表示,山东银保监局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社保卡、公积金、税务等政府信息,整合存量客户信息,综合研判客户银行卡和相关线上收支记录,简化传统资信证明方式,加强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对新市民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着力打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信息瓶颈。

比如,探索构建新市民户籍地、居住地和工作地“三地联动”机制,通过区域联动解决金融服务所在地和抵质押物所在地的空间错配,提供精准服务,有效分散风险。

让新市民住有所居,金融服务因地制宜

近日,渝绵两地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资金第一期融通工作圆满结束,开创全国范围内住房公积金资金跨行政区融通使用的先例。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新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保障新市民获取、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近期各地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新市民住房的支持力度,在金融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银保监局明确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用于解决在本市无房或者在特定区域内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争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40%。

王威称,为有效保障项目融资需求,北京银保监局支持银行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以及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贷款。

破解异地安居需求难题,重庆银保监局指导推出“成渝双城积”个人贷款及公积金查询科技项目,实现成渝两地公积金中心跨区域查询业务互通。

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周光宇表示,当地推出异地不动产抵押贷款,解决抵质押物位于川渝异地的“新市民”贷款难题。指导两家银行与重庆市建委签订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已向27个项目投放贷款约25亿元,涉及保障性租赁住房近6000套。协助重庆市政府打造“渝快租”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集政府监管、市场监测、企业管理、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发布房源4000余套,合同备案18.2万份。

“广东新市民对居住问题以及相关金融服务最为关心。”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吴庆表示,努力让新市民住得起、住得稳、住得好,金融机构责无旁贷。“我们辖内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将近4万亿元,其中90%都是首套房贷。我们指导银行机构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为173家企业提供融资340亿元,支持新建及改造长租房源近16万套。佛山分局指导保险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全国首创“政府+保险+科技+服务”出租屋安全管理新模式,为每间出租屋的承租人提供120万元的伤亡及医疗保障,并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出租屋安全管理,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杜川)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