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北京银行业协会组织召开首都银行业支持实体服务民生系列工作发布会普惠金融专场。北京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段红立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该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自2018年以来,北京银行普惠贷款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超30%,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61亿元,户数13.77万户。
2021年首贷支持小微企业5142户 累计金额达526.2亿元
北京银行高度重视首贷客户服务,首批入驻北京市首贷中心,通过创新首贷专属产品,加大首贷客户支持力度。2021年首贷支持小微企业5142户,累计金额达526.2亿元,首批入驻北京市首贷中心, 2021年末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入驻银行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一。二是贯彻六稳六保,提升续贷服务质效。通过简化续贷流程、下放续贷审批权限等,提升续贷服务效率。2021年全年通过“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累计办理续贷业务874笔,累计金额达63.2亿元,在“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入驻银行中排名前列。
结合小微企业发展成长周期特点及需求,创新产品服务。为初创期企业匹配小额信用贷、普惠贷、短贷宝等标准化信贷产品,降低初创企业融资门槛。针对成长期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的“智权贷”、信用贷款“融信宝”等特色产品,提升信贷灵活性。面向成熟期企业定制银团并购、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综合化产品,形成涵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整个生命周期、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
加速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北京银行加速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前沿金融科技运用,搭建线上获客、审批及放款等前中后对公全流程业务模式和平台支撑。
贷前,客户可通过“北京银行京管家”APP、京行企业银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自助线上申请。贷中,通过大数据筛选并匹配对应产品,依托行内对公网贷平台实现模型审批和线上提款等业务操作。贷后,借助小微授信后管理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并据此进行触发式贷后管理。通过全流程线上操作,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暖心服务,全面优化客户体验,大力提升普惠业务办理效率。
在有网点覆盖的14个地区均与当地税局实现银税直连,基于税务数据创新推出对公“银税贷”产品;打造“普惠速贷”对公全线上产品,实现对公客户贷款融资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基于科技企业属性,引入知识产权数据,推出基于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专属线上产品“科企贷”。
打造“特色金融”的品牌影响力
北京银行紧跟国家战略、首都建设、产业转型大方向,服务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设,持续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品牌,不断完善特色服务体制机制。
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在首都布局最早并始终在中关村地区保持首位,众多科技小微企业从10万元、50万元贷款开始,获得北京银行长期稳定支持,直至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1607.5亿元,户数7150户。在推动科技金融业务过程中,北京银行紧抓北交所成立机遇,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综合金融服务、挂牌与上市培育、企业信贷融资方面开展深入广泛合作。
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色产品服务,推出“前沿科技贷”“领航贷”等专属产品,制定专精特新、新三板挂牌及北交所上市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与人民银行行营业管理部、市经信局联合打造“高精尖双益贷”。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共服务北京市71%的创业板、69%的科创板、73%的北交所上市企业,68%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超50%的“专精特新”企业。
文化金融方面,作为国内推出产品最早、支持项目最全的文化金融“排头兵”,北京银行在首都文化金融市场占有份额始终保持前列,支持的《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等优秀电影荣登国内票房前三名。在推动文化金融业务过程中,北京银行持续深化与市政府、市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各级主管部门合作,与市委宣传部、西城区政府、版权保护中心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与市文旅局共同发布“漫步北京及网红打卡地金融支持计划”,与北京市电影局签署200亿元支持北京电影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文化行业自身的产业特性、行业特质及企业特点,针对性推出“创意贷”、“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针对行业领军人才发布“文化英才贷”,为北京市文化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京彩文园”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达634.18亿元,户数3208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