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2月再开煤价专题会 今年煤价走势如何?
第一财经 2022-02-23 23:03

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22日再度出手稳煤价工作。

这是继2月9日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次召集晋、陕、蒙等地能源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举行煤炭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分析当前煤炭市场价格情况、研究规范煤炭市场交易、稳定市场煤价。

最新一期的《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分析周报》显示,元宵节过后煤矿复工复产进程加快,供应进一步恢复,部分地区因降雪及汽车拉运短时受限影响,煤矿销量减少,煤矿库存出现小幅累积。

从样本价格分布看,本期CECI沿海指数5000大卡现货成交价格区间为818-990元/吨,价格中枢高位下移。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5000大卡综合价分别比上期下降16元/吨、14元/吨。5500大卡、5000大卡现货成交价分别比上期下降147元/吨、130元/吨。

“我认为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预防煤价走高。目前煤炭价格已经相对稳定在了合理区间,要避免出现去年一样价格飙升的态势。但是要想让煤价持续走低的话,可能性也不大,毕竟现在还处在供暖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事实上,近日煤炭行业在政策和产业层面均有新消息释放,一度搅动煤炭市场预期。展望2022年,煤炭产能会扩张吗?“煤超疯”会再现吗?多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稳”字将贯穿今年煤炭的产能和价格的波动曲线。

多种因素影响 煤炭供给增长空间有限

供需是否匹配,是影响煤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通知,同意批复位于陕西、内蒙古的三个煤矿项目,建设规模共计1900万吨,此举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通知,陕西榆横矿区南区海测滩煤矿项目,建设规模5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81.24亿元;海则滩煤矿建设规模6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74.6亿元;内蒙古纳林河矿区陶忽图煤矿项目,建设规模8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85.4亿元。

这会对当前能源供需格局造成影响吗?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上述三则批复中均提到“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同意实施煤炭产能置换”。

这在相关煤炭上市企业此前披露的信息中得到印证。永泰能源2021年7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海则滩煤矿项目建设规模600万吨/年,通过使用关闭退出煤矿产能指标进行产能置换,置换产能指标630万吨/年。”

所谓“产能置换”,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年发布的《关于有序推进煤矿项目核准建设投产工作的通知》,要有序规划核准一批先进产能煤矿项目。坚持产能置换长效机制,继续将产能置换作为煤炭行业基本产业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

“也就是说,虽然这边有新投的产能,但那边也有规模相近的落后产能被淘汰了,所以对于整体产能几乎没有影响。”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管理措施来看,目前只有以核增产能的方式才能依法合规释放有效煤炭产能。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煤炭供需出现紧平衡以来,蒙、晋两大主产地均有明确的产能核增措施,总体规模约在2亿吨左右。其中,内蒙古全年先后5批次核增115处煤矿,新增产能1.69亿吨。山西省全年有104座煤矿开展了产能核增。35座煤矿已批复,净增产能4710万吨/年。预计其余煤矿批复后还可增加产能4780万吨/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生产原煤40.71亿吨,比上年增长4.7%;进口煤炭3.2亿吨,比上年增长6.6%。多名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国内煤矿产能核增的规模不会持续扩张。同时,应急管理部4号令已经明确《煤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超能力生产及手续不全生产等均属重大事故隐患,已入刑法,该规定客观上降低了煤矿企业超产生产的意愿。因此,供给侧的弹性仍然有限。

“现在一个新的煤矿要投产,需要安监、环保、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审核批复,比原来粗放式管理复杂得多,要想短期内把煤炭产能提上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告诉记者。

对此,林伯强同样持谨慎观点。“从煤矿的角度来看,煤炭价格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受益明显大于增产以后价格下跌,所以地方增产的积极性也不强。同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因此,实现煤矿大量增产既不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也意味着许多投入的成本将来可能无法收回,没这个必要。”

国产煤的产能增长有限,进口煤同样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2020年底,中国宣布限制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以后,印尼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国。然而2022年以来,印尼多次传出限制煤炭出口的消息。2月8日,印尼能源部在解除了为期一个月的煤炭出口禁令以后,便立即宣布将2月印尼煤的基准价格从每吨158.80美元上调至188.38美元。

“我国煤炭的采购周期一般是提前一个月进行采购,所以1月印尼煤的出口禁令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虽然从全国的用煤量上看,进口占比不大,但是对于东南沿海市场的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出,今年全年煤炭进口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上述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需求方面,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新冠疫情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增长动能可能放缓,而基建、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难以对冲其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这将直接体现在全社会用电量上。因此,2021年9月、10月电煤一度紧缺的状况,今年不太可能重现。

加强政府监管严控煤炭波动区间

2021年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就煤价问题约谈相关主管部门及能源企业。10月19日深夜,国家发改委一则重磅消息引爆市场。发改委表示,煤价涨幅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研究依法实施干预措施。其中,发改委实施价格干预措施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条。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5月1日《价格法》正式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一共仅有5次直接出手干预价格,可见力度并不寻常。

“过去人们常说‘市场煤计划电’,现在是有管控的煤和有管控的电。煤炭从自由开采交易到逐渐加强管控,电力从严格执行目录电价到逐步松绑。它们原来就像在绳子的两端,现在都往中间的位置凑一凑,这样就趋于平衡了。”袁家海说。

2021年12月,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5500大卡动力煤调整区间在550-850元/吨之间,其中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700元/吨,较2017年到2021年之间执行的535元上调约31%。

长协价是指按照中长期供货合同签订的煤炭协议价格,被视为煤炭市场的“价格之锚”。根据上述方案,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并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由于长协的体量大、覆盖范围广,因此长协价对于现货市场价格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2022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召开会议再度提及煤炭具体稳价要求。知情人士透露,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5500卡的煤炭坑口价格不能超过700元/吨,港口平仓价格不能超过1000元/吨,最好控制到900元/吨左右,要求铁路和港口协查价格,对超出指导价的企业要进行约谈。

为何多次强调煤炭稳价工作?在煤价“天花板”被提前锁定的背景下,今年煤炭还有多少浮动空间?

袁家海认为,当前煤炭对比往年同期仍居高位,甚至有再上涨的苗头,一方面是因为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等互为替代能源,国际大宗能源商品价格普遍飙升带动了煤价的上涨。另一方面,个别机构、企业存在炒作的嫌疑。他们往往在企业复工复产用能上升、国际煤炭供应不稳定时,渲染所谓的预见性,趁机炒高煤价,而这也是相关部门打击的重点。

“由于当前供需相对平衡,操控煤炭市场价格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煤价超过1000元/吨调整区间上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要想重回过去535元/吨的时代,也不现实。这是由我国能源转型、经济转型的现状决定的。当前煤炭还具有一定的刚性增长空间,但是要避免出现未来煤炭供大于求,价格一落千丈。追求合理的供需平衡、价格平衡,这应该是国家管理部门今年对于煤炭的基本策略。”袁家海说。

值得注意的是,煤价过高,不仅会通过电价传导至工商业用户,增加全社会用能成本,而且还会导致处于中游的煤电企业亏损加大,一旦“买不起”煤发不出电,可能出现之前“拉闸限电”的窘境,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根据中国五大发电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上海电力)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合计亏损274.85亿~312.58亿元。即便清洁能源装机量占比超半的火电企业,也未能幸免亏损。

某大型央企发电企业管理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电厂的盈亏平衡点在煤价700元/吨左右,即便今年放开了部分电价上浮的限制,按照750元/吨计算,当前煤炭长协价格实际履行的是800元/吨,仍然是入不敷出。“如果这种亏损长期持续下去,一边是保供的压力加大,一边是投向能源转型的资金捉襟见肘,我们甚至担心影响到企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李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资金目前能否流向煤电绿色转型,关键是转型金融配套的煤电辅助服务价值和容量价值被认可,并以明确的机制传导到项目上,给投资者信心,并赋以足够的信息披露制度。

“我认为从发展特征上来看,短期内煤炭仍是基础能源的地位不变,长期来看,大幅减少煤炭消费量、降低煤电发电量、优化能源结构是必然趋势。”孙李平强调,在煤电定位改变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价格和价值认定规则机制,仍需紧跟发展理念进行完善。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