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锐评|观察类综艺该由谁来观察
光明日报 2022-01-23 10:24

自2018年网络综艺《我家那小子》上线播出并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后,观察类综艺这一创作模式逐渐被各方借鉴、模仿,尤其是随着近两年《初入职场的我们》《心动的信号》《我的小尾巴》等作品热播,使观察类综艺成了市场关注焦点。

在传统的真人秀模式综艺中,观众通常是自发式地根据自我的主观意识对真人秀情境当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形成认知和判断。而观察类综艺则大大消解了观众的自发式思考这一环节,纳入了演播厅、观察室第一、第二现场,直接性地将观察室嘉宾对第一现场嘉宾言行举止的分析、讨论以及相应的观点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直接性的观点评论作为一种议程设置方式,深刻影响着观众对节目走向、意义的理解。

观察类节目的本质是真人秀的变体,在嘉宾的拟定上,往往以“知名艺人+流量艺人+艺人家属或素人”的配置来选择,尽管近年来观察类综艺逐步将人物视点从演艺明星转向普通大众,但演播厅观察现场中的嘉宾仍多为演艺人士。虽然第一现场是节目所呈现的主要内容,但演播厅观察现场则是节目议程设置的核心,演艺嘉宾恰好充当了议程设置中最关键的评论嘉宾这一角色,其观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观众的思考与判断。而这样的模式现状不禁引发一个思考:观察室中的嘉宾是否“称职”。

当前,观察类综艺的涉猎垂类不断地从家庭情感内容延伸至专业领域。例如《令人心动的offer》将视点挪向了律政、医疗领域,《初入职场的我们》探讨了职场新人的适应法则等,观察类综艺已然跳脱出了往日聚焦情感娱乐的同质内容,逐步向专业性、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使观察类综艺内容更加多元。但术业有专攻,资本方、制作方为了保证所谓的“收视率”“点击率”“话题性”等,通常让演艺人士甚至流量明星充当演播室引导议程设置的角色。然而,演艺明星受自身文化水平、专业视野局限,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且绝大多数的演艺人士所身处的圈层与普通大众有着较大的隔阂,缺乏作为评论者所必须的生活阅历以及社会现实洞察力、逻辑分析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他们更多是浅显地讨论、窥测他人的行为目的,且言论普遍呈现娱乐倾向和商业痕迹,很难引发观众共情共鸣,更遑论启迪大众、教化万民,对于一些深层次的议题,甚至离题万里。

因此,部分资本方只是将演艺人士浅层的、无内涵的言论观点进行概念性包装,意图以此影响观众的认知与节目的走向,继而凝固观众思维定式,矮化观众思考能力。如有的职场综艺聚焦医学领域,但观察室中除个别专家、嘉宾具有医学背景之外,绝大多数嘉宾处于医学系统之外且阅历较为浅薄,基本不能透过现象直击问题的本质,只能对于节目所呈现的内容泛泛而谈,且输出的观点较为偏颇。还有一档观察类职场体验真人秀节目,在观察室中的演艺嘉宾非但不能够输出与职场相关的专业观点与言论,甚至常以虚浮的言语进行空洞评论,将讨论焦点一再转向实习生的外貌上,使用诸如“漂亮”“可爱”“帅气”等词汇评价实习生,极易误导观众,使他们产生职场“颜值至上”的观感。

抛开具有专业性质的观察类综艺不谈,聚焦普遍性的情感问题的节目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演艺人士处于上帝视角解读被观察者的行为,部分制作方借用明星艺人的社会影响力引爆节目中的热点议题,而忽视了言论的社会引领作用。殊不知,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左右他人的思想与价值,尤其在面对家庭、恋爱、工作等此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话题时,一旦有争议、有误导性的话语被广泛传播,极易成为群体性话题。无论是专业角度还是价值判断,观众都极有可能受到干扰和影响,从而引发“网络暴力”“舆论风波”等问题,因此需要慎之又慎。

如有的恋爱类观察综艺中嘉宾无一人是情感专家或心理专家,讨论过程中既没有提出有助于观众处理两性关系的建议,也缺乏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和输出。某嘉宾甚至傲慢、轻浮地评价素人女嘉宾,谈其周旋于两位男嘉宾的行为是故意为之,甚至以“茶”等具有冒犯性的网络用语进行评论,节目组更是大加渲染该言论,诱导观众在相关平台展开讨论。而在某档探索兄妹关系的家庭情感观察类综艺中,所邀请的观察嘉宾大多数既没有兄妹,又无育儿经验,何谈解读出关于亲情与陪伴具有深度的感悟、评论。可见,目前部分演艺人士作为观察嘉宾离“称职”还有一定距离。

演播室嘉宾在专业认知、价值引领方面的缺位,暴露了行业对观察类综艺在认知上的偏颇,忽视了“观察”这一环节的作用。就创作方面看,制作方应当做好顶层设计,避免观察室全员或大多数为演艺人士的人员设置,着重增加专业人士和普通群众,突出“观察”深度,充分发挥“观察”在价值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制作方邀请参与演播室现场的演艺嘉宾应当是具有相应匹配经历、人生阅历的,或者应提前进行专业培训。作为公众人物,应当背负着激发大众励志向上、引导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避免让不当思想浸入到观众的心中。

文/刘兆杰 黄舒铃(作者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管理博士生,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