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风采 | 中国人民大学:年轻面孔擦亮金色名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5 08:29

人大志愿团队“相约”首体

从启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们就跃跃欲试,在他们看来,大学生涯中能够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机遇和使命。通过“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的历练,来自人大的冬奥志愿者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更加熟练和自信,他们已经做好了全方位准备,等待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人民大学共有近3000名师生报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最终,经过英语水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采取笔试、面试、综合考察等方式进行筛选推荐,人大分别储备了通用志愿者248人、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284人、对外联络专业志愿者50人、技术专业志愿者41人。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人大的志愿者将分布在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场、冬奥主媒体中心、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和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等场馆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是冬奥志愿者最好的练兵舞台。据了解,10月13日至24日,人大共派出78名志愿者,参与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2021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的志愿服务工作,称得上是一次冬奥服务的“全真模拟考”。作为首都体育馆志愿服务的主责高校,人大的志愿者们分布在通行控制、场馆管理、注册、防疫、礼宾、技术等12个工作领域,他们的工作表现受到了参赛运动员、媒体记者和场馆方面的充分认可。

人大志愿者出色完成了在首体的任务

一直以来,人大对冬奥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依托北京冬奥组委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他们对志愿者进行了冬奥志愿知识 、冬奥志愿技能、综合素质提升、志愿服务实践等全方位线上培训,旨在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好、服务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赛会志愿者队伍。此外,人大还通过邀请红十字会专家进行应急救护培训、运用场馆仿真系统进行VR体验等方式来丰富志愿者线下培训的内容。

场馆仿真VR体验令志愿者们犹如身临其境

与此同时,人大对志愿者们的实际需求也给予了充分重视,他们综合运用线上课程、学业辅导、自愿缓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志愿者们的课业冲突等问题。此外,学校还开通了专项心理咨询通道,并建立各学院“参与冬奥学生微信群”,做好学生们的情绪引导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志愿者们的实际困难。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人大师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冬奥的期待,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近一年来,人大“冬奥文化宣讲团”的足迹遍布全国,启动了“冬奥文化使者家乡行”社会实践活动,48名宣讲团志愿者累计宣讲场次达86场,直接受众近万人,线上受众2万余人,充分展现了冬奥文化与冬季运动的魅力。此外,人大还成立“冰雪志愿团”,该团队由优秀冬奥储备志愿者组成。今年,“冰雪志愿团”踏上了首次志愿服务之旅,在云南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志愿冬奥,你我同行”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宣讲、互动、艺术创作、运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带领云南的孩子们了解冬奥知识、感受冰雪文化,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受到了当地师生的欢迎。

为进一步讲好冬奥故事,烘托冬奥氛围,人大还先后两次把北京冬奥宣讲团请进校园,开展“燃动青春 助力冬奥”专场宣讲会,以冬奥宣讲团成员真实生动的故事和真挚朴实的话语动员青年学生关注冬奥、广泛参与冬奥。两次宣讲会现场听众累计700余人,另有1500余人线上观看了直播,反响十分热烈。

人大师生为冬奥志愿服务做足了“功课”

此外,由冬奥趣味运动会、冬奥知识竞赛、冬奥主题英语沙龙、冬奥应急救护演练、冬奥征文比赛等内容组成的“奔向冬奥,志愿者在准备”主题活动也充实了人大学子们的课余生活,活动累计参与者达600余人。而人大校园内布置的冬奥吉祥物形象景观,如今已经成为颇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

“以安全为要,以奉献为先,以担当精神擦亮志愿者这张金色名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对冬奥志愿者团队提出的要求。来自人大的冬奥志愿者们蓄势待发,准备迎接冬奥会的到来,那将是这些年轻的面孔和这场盛会最好的邂逅。经历过测试赛锻炼的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刘诗涵说:“在测试赛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结束之后,很多外国运动员用中文和我们这些志愿者说‘谢谢’,在那一刻,我感觉一切都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比赛本身,这应该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大魅力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周学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