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是可以传递的,在师生之间,亦或在家人之间。目前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闻传播系的朱茜和比她大10岁的姐姐就有着这样的传承——13年前,正在读大学的姐姐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而如今,朱茜从姐姐手中拿起“接力棒”,要在冬奥赛场上续写志愿故事。
朱茜在测试活动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场馆“挑刺儿”
朱茜是位00后北京女孩,在“相约北京”冰球测试活动期间,她在国家体育馆赛事服务领域做志愿者。不过有些特殊的是,她这次扮演的是一个“挑刺儿”和“找茬儿”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以观众的视角,走观众的进场流程来查验场馆的安排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了问题,她和志愿伙伴们会立即写出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此外,这个岗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问卷调查,帮助场馆征集意见并解决问题。
对于朱茜来说,之前自己参与了不少志愿活动,但像这次的工作绝对是头一回碰到,可以说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其实这种所谓的‘找茬儿’也是一种志愿服务,让我们有机会以‘监督者’的身份去查验各项流程,站的视角更高也更宏观了。”她说。尽管到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朱茜在赛事服务领域的工作还存在变数,但在测试活动期间,她仍然希望自己能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发挥出作用。毕竟她们现在在场馆每找出的一个“茬儿”,都有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观赛体验,在经过演练之后,使所有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她们的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所以说,这个“茬儿”不但得找,而且还要好好找。
朱茜(右一)跟伙伴们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姐妹俩都作为志愿者为奥运服务,这并不多见,而相隔13年分别服务于奥运会和冬奥会,就更为罕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当时也在读大学的姐姐成为了一名赛事服务领域的志愿者,在场馆从事观赛引导服务。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但要想把服务做到让观众满意,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正是因为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姐姐在优秀志愿者评选中榜上有名,获得了来自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表彰。而这份宝贵的经历后来也成为朱茜鞭策自己不断向姐姐学习的动力来源。
尽管那时候才7岁的朱茜不太理解奥运会是怎么回事,但姐姐送给她的一个小礼物却让当时刚上小学的朱茜印象特别深刻。“姐姐把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的奥运微笑圈送给了我,当时我就觉得把它戴在手腕上特别好看,每天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向小朋友们显摆一番。”朱茜笑着说。
正是姐姐的这个志愿者小礼物,让朱茜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近距离地“接触”到奥运,这也为她日后投身于各种志愿服务工作埋下了伏笔。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之时,刚刚上大学的朱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决心接过姐姐手中的“接力棒”,把志愿精神延续下去。
跟姐姐当年的志愿工作一样,观赛引导也是朱茜主要的服务内容之一
当朱茜如愿以偿,成为冬奥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时,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我回想了一下,姐姐就如何做好志愿者这方面没有特别嘱咐过我什么,但其实很多事情都不用说,我也知道该怎么做,毕竟姐姐的那段当志愿者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很积极的影响,这或许就是一种传承的力量吧。”朱茜说:“我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去丰富人生经历,将来无论从事什么事业,这些都会对我有所帮助。”
朱茜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姐姐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续写好奥运志愿故事,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添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昆龙
编辑/张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