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读研,却未放弃专业!他在北京当消防员,边救火边搞发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15 14:11

虽然已过去8年,但那个满腔悲壮,热泪长流的下午犹在眼前。2013年10月11日,刚大学毕业的李浩然正在天津参加消防指挥员培训,当天的北京石景山,一场大火夺去了两名消防员的生命。消息传来,安静的训练场上,大家军姿站得笔挺,眼泪却不受控地奔涌。那一刻,李浩然真正体会到了“消防员”三个字的含义与分量。

“如何成功救人又避免牺牲呢?”这个问题长久地留在了李浩然的心底。回到北京消防后,李浩然在抢险救援之外,把目光投向了消防技术和装备——让科技发明守护消防员。

“我就是想当兵,不想再错过!”

李浩然今年31岁,现任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地坛站政治指导员,一级指挥员。李浩然是山东临沂人,身上有着沂蒙山的朴实,略带憨态的笑容富有感染力,尤其是说起自己的职业,眼里闪着光,“我爸就是军人,我对军人最初的向往全部来自父亲,尤其羡慕那身帅气的‘橄榄绿’,是我童年的梦想。”

第一次高考失利,李浩然与军校失之交臂。复读一年后,他选择了一所普通院校,读了物理专业,一个当年看和军人、消防员关系都不大,却为李浩然今日之所为埋下伏笔的专业。

如果不是偶然看到北京消防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录指挥员的消息,李浩然将继续攻读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他不仅通过了考研分数线,还进了预科班,只等大学毕业。李浩然说,当消防员和读研,虽然两个选择都不错,但自己几乎没有纠结。“当年消防还属于武警部队,我终于有机会穿军装了,我就是想当兵,已经错过一次,不想再错过!”

“当兵真是快乐!”2013年的夏天,李浩然应召入伍,成为北京消防的一员。作为一名新兵,他几乎没有不适应,就连站两个小时的军姿都是高兴的。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2014年10月,李浩然正式下队,2016年到地坛消防中队担任队长,后任指导员。警铃响起,登车出库,扛起水枪,冲进火场……从理论到现实,李浩然和战友穿梭在烈火与浓烟中,一次次战斗让他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消防指挥员,也让他对火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带兵打仗,首先要保证兄弟们的安全。

AR技术让消防员不再“孤军奋战”

“在复杂的火场中,特别是那些大型综合体、地下建筑等火灾现场,战斗中的消防员是孤独的。”李浩然神情严肃地说,虽然灭火是团队作战,但在浓烟和信号不好的环境中,“我们可能挨得很近,却感受不到彼此。”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浩然了解到AR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患者的各项组织器官以及生命体征,以3D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医生眼前,辅助医生更精准地做手术。“医生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体结构,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火场环境,为什么不能将火场的数据信息实时提取出来,投射给一线消防员,并传输给后方呢?”

而现实是,消防员的战斗服在防火防高温方面不断提升,但上面除了一个电台和一个报警器外,没有任何高效的火场数据传输设备。如果在消防员的面罩下安装一个AR设备,可行吗?

不嫌麻烦,不怕折腾,认准目标就埋头钻研,李浩然查资料,请教专家,听取支队领导意见,走访科技公司,终于,一个名为“消防单兵AR可视化战术导航头盔”的发明逐渐成形,并荣获2021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基层科技火焰蓝”评选大赛优秀成果奖。

4G局域网模块,保障在地下、狭小空间等特殊环境下通讯信号畅通;AR可视化模块,指挥部可根据实时视频传输,将作战指令发回消防员的可视化接收端;热敏成像模块,消防员可迅速寻找隐藏火点,并能第一时间感知环境变化,最快做出避险判断;惯性导航模块,可实时精准记录消防员行动轨迹和具体位置——这些功能可以让消防员的灭火战斗更安全,也不再“孤军奋战”。

“救不出人来还算是消防员吗?”

消防员武装自己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救人,救活人。背负这一信条,参与了700余起灭火救援的李浩然,曾有一段自我否定的日子。

“黢黑的废墟、烧焦的尸体,那两三年总是救不出活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李浩然脸上浮现一片黯淡神色,“那是一种心理的煎熬。我们是消防员,是为百姓保卫家园的,救不出人来,算什么消防员?”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2017年年底,直到那天警铃的再次响起。在此之前,李浩然心中有强烈的预感,当天会有火警,他也提醒战友要做好准备。果然,到了晚上,119指挥中心的调度命令传来,一居民小区发生火灾,疑似有人员被困。

现场是一户三楼居民家中着火,火势冲出阳台,残火掉落还引燃了一楼阳台。一只水枪灭一楼的火,另一只水枪掩护李浩然和战友上三楼。当时,防盗门已变形,门缝微微冒烟,这些迹象说明客厅的火已经很大。

李浩然说,破门之后,伴着浓烟的火焰就像一只出笼的困兽,冲出来后不断往上翻卷着。“我跪着往里爬,穿过客厅,在一个走廊口,突然摸到了倒在一台洗衣机旁的老人,我的寒毛一下子就竖了起来!”

老人被抬下来之后,双唇紧闭,脸色煞白,头发被火燎了,身上还有血渍,李浩然心态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带着哭腔给后方指挥部打电话说,“人应该没救过来……”

就在挂完电话的那一刻,战斗班班长兴奋地冲李浩然喊道,“人活了!人活了!”那一晚,李浩然压抑几年的郁闷,一下子释放了出来,“我回来之后,一夜没睡着,觉得当消防员值了。”

为了发明拆了一台压面机

李浩然喜欢反思和总结,这次成功救人的经历让他更加注重灭火救援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辆一闪而过的三轮车。

2020年初,辖区一个胡同内的平房着火,李浩然带队奔赴现场。“当时正是下班高峰,好不容易赶到了,消防车却只能停在胡同口,面前是又窄又深的巷道。”

消防员赶紧铺设水带,此时,两名大爷开着一辆微型消防站的巡逻三轮车驶过,不一会儿就超过了消防员连接的水带。

“有点不服气。”回到队里的李浩然立马召集大家,讨论怎么又快又直地铺水带。“东城区胡同多、老旧小区多,还有让人头疼的堵车问题,水带必须放在一辆灵活机动、可快速到场的小车里,水带提前连接在一起,最好还能自动收卷,节省消防员的体力。”

在解决了车内水带摆放槽的问题后,随着电动车的前行,水带就可源源不断地落下,2人在2分钟内即可完成320米水带干线铺设,在之前这要花费五六分钟。灭火后,水带如何自动收卷?这个问题让李浩然犯了难。

“我找了一家模具厂,但对方说做一个卷轴装置要10万元。”李浩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失落地回到消防站,没想到的是,食堂的一碗面条给了他灵感。“压面机!压面机里就有卷轴啊!”

于是,在拆了一台压面机后,第一代“城市多功能巷道电动消防车”诞生,在队友和领导的支持下,李浩然又修改、测试近百次,如今这一消防车已升级为履带式收卷,5分钟内就能收卷好16盘充水的水带,原本这是6名消防员的工作量。因为打通了灭火救援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发明荣获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2020年创新成果三等奖。

为电动车电池装上“眼睛”

如果说李浩然是以“门外汉”的身份搞出了上述两项发明,那么在电动自行车电池领域,李浩然是操起了“老本行”。当年进研究生预科班选专业方向时,动手能力强的他就选了材料方向。

“作为消防员,都会关注电动自行车火灾,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于产品结构等原因无法及时释放,导致电池组内部压差增大,从而产生了‘热失控’……”说起自己所学专业,李浩然俨然一个学界专家,“通过加装电池监测模块,可以实现在危险到来之前,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和进行远程断电干预。”

于是,废旧电池一度成为李浩然的“稀罕物”,他抱着电池请教快递小哥、废品回收站、生产厂家、高校专家,最终研发出电动车电池安全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池电流、电压、温度以及定位的实时监测,通过AI数据比对,做到危险提前干预。

李浩然说,目前,电池监管系统已在多家主流寄递企业展开实践,应用超10000辆运营车辆,得益于这一系统与安全快充模式,充电效率提高了24倍,测试站点整体功率降低50%,避免了传统充电模式下峰值过高的短路隐患。在2021年度首都应急管理创新案例评选中,这一发明被评为一等奖。

“我从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因为我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目的是减少火灾,避免伤亡,这不就是我们消防员的天职吗?”为搞发明创造,李浩然这些年已自费十多万元,但他又乐此不疲,“因为我热爱自己的职业。”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