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共享单车既要“控量”更要“提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4 14:19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为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百日整治”行动。北京将进一步压缩投放总数,2022年1月30日前,中心城区投放规模上限将分阶段调整至50万辆,各企业将通过增加运维调度力量、提高车辆周转率,切实保障市民骑行需求。

此前,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1年上半年运营监管情况表明,北京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进行控制,中心城区作为统一运营区域,车辆投放总规模控制在80万辆以内。同时,今年单车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北京市主城区公共自行车已停止运营,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说,共享单车还处于数量投放的同质化竞争时代,那么“调控”的步伐已然来临,靠数量取胜的“玩法”越来越难奏效。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规定,对共享单车的投放、停放、押金等问题进行规范,此前,广州、上海、南京等地主管部门就曾要求暂停新增投放。

共享经济之下,共享单车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各共享自行车企业攻城略地,互相较着劲大量投入车辆,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在这场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盛宴中,分享更多更大的利益。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过量投放、利用率低,对于公司、社会,都不是一个合意的结果。当其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处于无序状态,市场之手无法发挥自我调节功能时,则行政的有形之手则应及时介入。不少城市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限制性举措。

有竞争当然是好事,不过无序竞争也会扰乱市场,并带来极坏的负面效应。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过量投放、利用率低,对于公司、社会,都不是一个合意的结果。全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共享单车总量远超非机动车泊位的类似状况。在此情况下,大量的共享单车只能无序堆放,占用人行道,堵塞路口,阻碍交通,浪费公共交通资源。虽然,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属于市场问题,应该交由市场解决,但是过度投放涉及到公共利益问题,这就是政府调控管理的范畴。不管从哪种角度讲,投放单车的数量不能单由企业“任性”,必须运用政府宏观调控之手。

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走向世界。共享单车与高铁、网购、支付宝,一起成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然而,近期多个城市连发限制令对其进行调控,这表明共享单车已从快速发展期步入发展瓶颈期。一方面,当前共享单车单车企业重投放轻管理,只注重数量上的投放并达到绝对的优势,却无视线下维护和管理,造成城市共享单车过度扩张,给城市管理带来困局,必须从控制数量上入手;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数量控制并不是调控目的,重要的是如何让企业有效承担起运营管理的主体责任,只有对盲目投放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让共享单车企业正视到问题的所在,从而把心思和精力从数量扩张,调整到线下管理和运营上来。当务之急,要尽快引导共享单车企业加强对停放秩序的维护管理。

作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不可替代的交通式具,共享单车无疑代表绿色出行的发展方向。面对当前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无疑需要来个数量上“宏观调控”。并且这个调控,迟来不如早来。同时,更有必要在管理手段、服务质量上,实现“提档升级”。只有早点用国家的调控手段,规范当前发展阶段共享单车带来的弊端,才能让市场更有序,资源使用更合理,共享单车不能只投放不管理,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讲,控制共享单车数量,提升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共享模式、实现共享意识和共享愿景,实现大家期待的更加完善的共享生活。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