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 西方花式囤货 囤的是“必需”还是“心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8 13:00

◎武冰聪

随着新冠变种病毒DELTA驱动的第四波疫情近期在欧美大幅反弹,不少国家再次掀起囤货潮。除了疫情的反复,寒冬的到来也让一些国家的民众考虑储备一些必需物资。

其实,疫情和寒冬带来的囤货风潮从去年开始就在不少国家上演,食品、卫生纸和防疫物资一直是被瞄准的靶心。社交媒体的传播,无疑加剧了囤货热,也给更多人带来恐慌,美国甚至随之出现囤枪现象。其实在专家看来,囤货大可不必,只需要充沛而均衡地采买生活所需,避免多囤广囤导致的市场失衡。

不过,囤货的故事也并不那么简单,它可能反映了英国脱欧给民众带来的焦虑,以及日本年代的更迭;有人囤货是为了安然度过居家隔离期,也有人只是单纯想宅家“猫冬”。

抢纸文化无问西东  囤货管制毫不手软

抢购卫生纸的新闻标题出现度奇高,你会不会有时反应不过来,这回又是哪个国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去年3月的报道中称,英国一些超市的卫生纸被抢购一空;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的超市里,卫生纸货架在几分钟内就被民众清空,3月4日,澳大利亚还发生了一起为争抢卫生纸而动刀惊动警察的事件。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开始限购卫生纸,网上售价也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人跑到公共厕所去偷厕纸,就为了往家囤。

去年开始,日本也发生了类似的囤纸情况,又称“卫生纸之乱”。市场的过度反应让卫生纸生产商十分担忧,疾呼请勿囤货。与此同时,瓶装水、方便面、罐头等便利食物也被一扫而光。随着日本政府于今年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疫情局势恶化,日本网友开始讨论“抢卫生纸的地狱又要到来了吗?”

抢纸文化横跨南北半球和亚欧大陆,落地北美也丝毫不见文化差异。今年9月,美国大型超市Costco首席财务官理查德·加兰蒂表示,超市正在对包括瓶装水、厕纸等关键商品限制购买。网友吐槽买不到纸的留言灌爆推特,疫情的反弹加之开学季的到来,曾让更多美国家庭加入默默囤货的大潮中。

加入抢购热潮并非以家庭为单位,杂货店甚至也出现了囤货现象。今年7月Insider报道称,在成本和需求上升的情况下,美国的杂货店开始囤积冷冻肉、清洁用品和糖等调味料。“美国食品供应链已经在为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而苦苦挣扎。”一些杂货店从供货商那里订购的所有商品都遇到了运输问题,货源无法快速补充到位,空空的货架只能加剧民众的不安,进而引发持续抢购补仓。

但究其根本,超量囤积食品用品,不仅可能造成社会恐慌、物价上涨、资源浪费,更可能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对生活感到无计可施。管制囤货,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选择。美国在去年开始严控囤积生活用品与防疫物资,亚马逊网站下架了100多万件号称可以防治新冠肺炎的用品,以及被恶意抬价的健康卫生用品。

从抢口罩到抢疫苗  防疫物资争夺战上演

最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最受关注,伴随着疫情而来的囤货潮在国际上也是此起彼伏,最热门的物资绕不开口罩、洗手液和疫苗。

想必对于每个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地球人来说,囤防疫物资的话题绝不陌生。疫情暴发以来,口罩等成了绝对的“硬通货”,不仅自用,倒买倒卖的故事层出不穷。《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田纳西州两兄弟囤积了近18000瓶洗手液,还有大量口罩、消毒湿纸巾等防疫用品。在大多数民众因为无处寻觅防疫物资而倍感焦虑时,这对兄弟显得很有“先见之明”,不过在疫情肆虐之时,他们手里的大量囤货无法快速转手并获利,现金流回不来愁坏了俩人。

BBC笔下的马特·科尔文也做起了发国难财的生意,去年2月,他在网上贩售自创的“疫情生存包”,内含50个口罩、4瓶洗手液和一个体温计。每一包成本价仅3.5美元,但马特在网上标价40至50美元,几乎立即售罄。他还以最低40美金的价格售出了2000盒50片装的口罩。初试水大获成功后,马特与弟弟投机倒把的行为变本加厉,他们又驱车一千多英里横扫田纳西州与临近的肯塔基州,把超市的防疫用品货架扫荡一空,再在电商网站上以数十倍的高价销售。

他自认为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纠正市场的低效”,获利是应得报酬。然而,“看不见的手”让暴利生意无法持续太久,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接连出手打击哄抬防疫物资价格,暂停了许多医疗物资第三方卖家的账号。马特骑虎难下,无法处理堆满车库的大批物资,这下砸手里了。

这样的故事一经媒体报道,激起了民众的愤怒,马特最终公开表达悔意,并宣布捐赠囤积的医疗物资。“我从来没有打算,要让那些最需要医疗用品的人买不到这些商品,”他哭诉。

随着各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临床试验,疫苗囤货话题热度极高。BBC于去年12月推出报道“新冠疫苗上市后的担忧:富裕国家真的在囤货吗?”Lois Chingandu女士来自津巴布韦,她接受了BBC国际部记者斯蒂芬妮·赫佳蒂的采访。2020年12月疫苗在英国的上市,并未使她觉得高兴,反而很担心。虽然希望能尽快打到疫苗,让生活恢复正常,但黑暗的尽头未见曙光,津巴布韦何时才能获得疫苗,当时并不明朗。“现在就只能是坐着干等,盼望我们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得到疫苗。”她告诉记者,“我活在恐惧当中,我害怕因为只是坐在这个地方,就会感染新冠并且死去。”

BBC这篇报道称,Lois的话仿佛有些耸人听闻,但当她在为艾滋病预防机构工作时,曾每天都看到数以千计的人死亡,那是在1990年代初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当时已经有药物可以延缓艾滋病带来的死亡,但只有买得起的人才能用上。贫富差距与资源分配的不均,使许多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最终只有当既得利益者决定挽救穷人时,疫苗转机才有可能到来。

由于发达国家在疫苗的研发和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ois随后参与了一项名为“人民的疫苗”倡议,旨在告诫富裕国家不要囤积疫苗,特别是美国、英国、欧盟各国以及加拿大。“他们大多数已经购买的疫苗是实际所需的三倍多,”Lois说。

不过情况有逐渐好转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个国际疫苗倡议团体联盟提出了“疫苗广覆盖”的全球倡议,致力于将疫苗分发至世界各地。这个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的目标是,联合各国至同一个阵营当中,让它们能够与医药公司商讨。参与国约有一半为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所使用的疫苗费用将会由疫苗捐献者支付,例如,BBC称英国已经向COVAX捐献了5亿美元。

脱欧大戏开幕  英国人何以解忧唯有囤货

2019年,英国脱欧的大戏开幕,民众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走出僵局,于是只能出门买东西。BBC的报道描绘出老百姓生活在不确定阴影下的惶惑,但日子还要照样过,哪怕是生活中的乐天派,也在悄悄储备生活必需品,以防局势动荡可能带来的民生危机。

罐头因为价格便宜、方便储藏和保质期长,成了最受欢迎的一号储备物资。民众大量食用罐头,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担心起国民的身体健康问题,赶紧撰文剖析吃罐头可能带来的弊端,以及如何更健康地消灭家里的罐头。

BBC称,罐头食品的制作过程造成了水溶性维生素的部分流失,而这些营养元素对皮肤、血管、骨骼以及神经系统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不过,我们仍要在寻求饱腹感的同时,想办法再健康一点。“例如,当你打开罐装食品但又不能一次性吃完时,最好把剩余的食品倒入碗里或其他容器中保存。因为,罐体通常由钢制成,罐内镀有为了防止生锈的锡或氧化铬涂层,一旦开了罐,空气进入,涂层中的金属元素可能会迅速转移到罐中的食物上。”

不过,在脱欧迷雾降临前,罐头也高居英国民众日常囤货榜的前列。一项对2000名英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他们每人平均储藏16听罐装食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用于英式早餐的茄汁黄豆、罐装西红柿、各种汤类、鱼类以及蔬菜罐头和甜玉米粒等。

到了夏天,随着脱欧日程临近,英国《卫报》和Wired等媒体,已经帮老百姓盘算好了一套脱欧物资储备指南。“不管10月31号发生啥,大家还是要吃饭。”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创始人克里斯·埃利奥特表示,“我们在英国吃的所有食物中,约有40%是进口的,但20年前这一比例大约只有25%。”并且,英国民众消费的所有食物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欧盟成员国。“英国人越来越依赖其他人种植和生产的粮食。”Wired记者克里斯·斯托克尔-沃克认为,如果出现“无协议脱欧”,英国人对进口食品的这种高度依赖,对所有英国人来说都是令人担忧的消息。

担心一家老小没得吃,担心生活物资大涨价,那么赶紧买点啥?专家给的指南大清单提供了答案:最紧俏的货色首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10月末是英国大多数果蔬生长季节的末期,国产果蔬供不应求,只能大量依赖进口。英国绿叶沙拉协会指出,英国人冬季所吃的沙拉菜叶,有90%来自西班牙产区。果蔬稀缺造成的物价哄抬,势必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但新鲜食物的贮藏时间短,囤积也只能解一时之需,否则就会造成大量浪费。囤货排行榜上,还有常见的酸奶、牛奶、意大利面、大米、蛋糕、肉类和巧克力,其中不乏可以长期储存的食材。这些食物因为依赖进口,且其中不少货源出自欧洲大陆,因而在政治疑云下成为紧俏货色。从2019年囤货潮初起,加上随之而来的疫情影响,英国的囤货风至今仍旧没有完全过境。

疫情和寒潮夹击  冬储囤货也有讲究

高纬度国家拥有严酷的寒冬,降温与下雪的序幕总能激起人们的储藏热情,毕竟气候恶劣时,谁也不想顶着风雪出门采买。加之疫情影响,出门次数减少,人们更乐意充实家中库存以缓解心中焦虑。

去年12月,Lendingtree公司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进行了一项民众冬储物资调研,研究推论,约有8670万美国人会选择在新冠病毒与寒潮来袭的夹击之下,囤积必要的生活物资。许多消费者都还记得疫情初始阶段,四处寻觅酒精和口罩的挫败感,为了避免情况再次上演,民众花了更多的钱在超前采购上。

调研报告显示,去年12月,约有34%的美国民众已经在为COVID-19的冬季寒潮存储物资,35%的人虽然还没行动,但已经在计划这样做。对于家里有娃的爸妈来说,未雨绸缪更加重要——家有不满18岁娃的爹妈,有44%已经走上了囤货之路。

在“囤货团”的团友们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食品(有64%的人购买)、洗手液(61%)、清洁用品(60%)、口罩(60%)、水(49%)和纸制品(49%)。有49%的美国人表示,当第一波新冠病毒大流行袭击美国时,他们后悔没有囤积一些物资,其中又以纸制品的需求为最大。

如果您最近需要居家隔离,或者干脆决定宅家猫冬,Allrecipes网站邀请专家提供了宅家囤货方案。“拥有一个储藏丰富的冰箱绝对是个好主意,无论是生病、暴风雪还是困难时期,它能帮您吃饱喝足、保持安全感。”但是,买什么和买多少一样重要——在专家看来,为生活做好准备和恐慌性抢购是不一样的,比如食物和药物要准备充分,但囤积卫生纸则大可不必。与此同时,将储物间里塞满棉花糖等诱人的甜食,可能让你获得很大的情感安慰,但它们无法满足基本的营养价值,关爱自己的免疫系统应是囤货时最主要的指导思想。

“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罐头、冷冻水果和蔬菜来获取维生素C,以及通过豆类和鱼来获取蛋白质和锌,谷物、爆米花、燕麦片也很重要。做好准备,不要惊慌失措,”营养专家弗朗西斯·拉格曼-罗斯说。

如果常年生活在北极圈里怎么办?这意味着一年中寒冷的时间更长,本地能自产自销的果蔬屈指可数,囤货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泰勒和莎拉是生活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丘吉尔小镇的华人夫妇,小镇纬度高、多风雪,唯一的一家超市食材售价不菲,囤积一定量的面粉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毕竟大米只能煮饭,又没有菜可以下饭,但面粉可以换着花样做成烙饼或者疙瘩汤。”

能囤上些蔬菜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时刻。因为经营着一家民宿,在旅游旺季时,常有熟悉的客人前去观赏极光和北极熊,这时候新鲜的白菜、菠菜,甚至韭菜就会跟着客人一起来到丘吉尔小镇。可惜新鲜蔬菜并非经常都有,囤积一些火锅料、咸菜、干菜和速食品,也就成了他们应对极寒天气的日常生活方式。

囤一罐空气,来纪念平成时代的终结

囤空气为情怀买单VS囤枪图心安

2019年的4月,对于许多日本民众来说不太寻常,明仁天皇在担任日本国家元首30年后正式退位,新一代天皇的时代大幕拉开。商家抓住机会,针对一部分有时代情怀的民众,制作了特殊的纪念品。《Smithsonian》杂志介绍到,“您可以囤一罐空气,来纪念平成时代的终结”。这种在明仁天皇退位前出售的纪念品,售价1080日元(约合61人民币),用记者麦迪·布拉科夫的话来说,就是空的罐子里面装着一枚5日元的小硬币,来象征好运。不过商家的口号却拉了一波情怀好感度,“小小铁罐里装着时代离去的气息”。

空气罐只是日本市场大量时代纪念品中的一个。法新社报道称,刻有平成标记的椭圆形纪念金币,在东京的百货公司热销,其中一些售价甚至接近12000美元。可见,囤积时代纪念品,为情怀买单确实价格不菲。王权更迭在民众看来非同寻常,不过除了送旧,迎新也很重要——第一批印有新年号名称“令和”的系列雕刻锡杯,在新纪元公布几分钟后火速上市,也成为了有收藏意识的民众新的囤货目标。

一部分美国民众的囤货内容,则隐隐传递出危险的气息:2020年,在允许拥有枪支的州,囤枪成为了新趋势。台湾《天下杂志》报道,新冠肺炎疫情让美国民众恐慌到清空超市货架上的卫生纸、酒精和许多必需品,但除了囤物资之外,民众生怕恐慌情绪会引发犯罪,纷纷开始囤枪。这样的场景仿佛是美剧《行尸走肉》中拥枪自重的情境再现。

在美国部分地区,枪支弹药的抢手程度堪比生活必需品: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中心全球最大的枪支贩卖店,现场大排长龙;洛杉矶枪支店的排队人潮蜿蜒到街角;爱达荷州一家枪支店的货架被清空后,店家甚至设下购买上限。

杰·华伦斯在佐治亚州经营户外用品店,枪支也是店内诸多商品之一。他说,“简直是疯了”,弹药销售量比平时翻了五倍多。产业专家的观察报告则说明,疫情期间很多人是第一次买枪;本来就有枪的民众,眼见超市缺货、学校停课以及大型活动被取消,决定充实自己手边的弹药库存,囤点硬家伙,图个心安。

虽然大部分美国民众仍然是为了自保而囤枪,但持枪人数增加,在疫情的阴云之下,一旦擦枪走火,可能会产生悲剧,囤枪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潜在危险。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