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残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面向困难残疾朋友完善、优化“上门评残”服务,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
王先生患病多年,目前瘫痪在床无法行走。他想办理残疾人证,但因行动不便,无法去指定医院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区残联了解到王先生的困难,马上联系了残疾评定专家上门为王先生免费提供残疾评定服务。
在王先生家中,残疾评定专家详细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仔细询问其病程、病史,查看病历资料,检查其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并嘱咐王先生的妻子刘女士要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和康复锻炼,避免长期卧床产生其他并发症。
评定程序完成后,区残联工作人员及时登记了王先生的相关信息,并向王先生夫妻俩宣传助残惠残政策,为他们答疑解惑。区残联工作人员告诉刘女士,待公示、审核批准、制证后,会将残疾人证直接快递到家中。
评残模式由“你上来”变为“我下去”,实现“零距离”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这种服务方式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得到了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好评。
曹先生的父亲瘫痪在床,在一家医院住院治疗。他想为父亲办理残疾人证,却又不知道具体程序,就打了“12345”热线电话进行求助。
朝阳区残联信访室接到派件单后,第一时间与曹先生取得联系,了解到曹先生的父亲家住垡头街道祁东家园社区。为尽快帮助老人办理残疾人证,信访室会同组联部的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垡头街道办事处残联,很快,祁东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就为曹先生的父亲办理了上门残疾评定申请手续。随后,区残联工作人员与老人就医的医院做好了沟通协调工作,与残疾评定专家一起来到医院病房。专家在病床前为曹先生的父亲做了检查,采集了相关信息资料,依据评残标准进行了残疾评定。上门服务让曹先生非常满意,“我们‘零跑腿’,事情顺利办完,这项服务真的太贴心了!”
朝阳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残疾人证作为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本市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自2016年开始,区残联联合区卫健委积极探索开展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上门残疾评定的服务,并且出台了《朝阳区上门残疾人评定工作的通知》,规范上门服务范围、条件和申办流程,统筹安排43个街乡开展上门残疾评定工作。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朝阳区残联学史力行,进一步完善“上门评残”服务机制,组织号召有意愿的医生协助开展上门评定工作,在具有公益之心的医生的配合下,“上门评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区残联已完成重度肢体残疾人上门残疾评定近600人,为残疾人及其家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送到了残疾朋友的心中,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