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预约套牢的荷兰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8 19:00

如果不生活在荷兰,很难想象“预约”在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大事小情,无一件不预约。否则,要不没人搭理您,要不您就甭想把这件事办成。比如:参观博物馆、理发、看医生、拜访家人、朋友约会、去市政厅办一些行政事务,甚至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

荷兰人精于计划,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日程计划表,随便翻看一本,上面都密密麻麻记着各种预约。在荷兰,学习计划自己的时间,通常从小学七年级开始,每个孩子必须准备一本自己的日程本,时间计划的训练贯穿整个学校生活。

我刚来荷兰的时候,着实费了些力气去适应。有些预约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博物馆的参观预约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参观人数,使大家有更好的体验。再比如和某人预约谈话,毕竟大家都很忙,时间就是金钱,我们都耽误不起。但是有更多的预约我理解不了,严重怀疑它的必要性。

那时候我常常感到愤慨:生病了为什么还要预约医生,难道我连生病也要预谋一下吗?为什么理发店里明明空无一人,哪怕我早到五分钟,还必须要等待我的预约时间?为什么眼镜店里没有其他客户,由于我没有预约,他们就不能卖给我一副眼镜?更难理解的是,去亲人家里也要早早商谈好具体的登门时间和大概的离开时间。和朋友见面,也要提前一到两个月和对方敲定。

你一定觉得这很夸张,可是荷兰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在这里住久了就会发现预约文化背后的原因。

首先,荷兰是一个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非常严谨的国家,政府将每一件事情的流程分解得相当细致,在没有巨大工作量的压力下,安静的办事环境、有序的办理流程以及耐心周到的服务成了工作的重点。这就不难理解预约的重要性——在你专属的服务时间里,工作人员可以亲切地聊聊天气、时政,谈笑风生中大部分人都会感到轻松愉悦。

对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来说,预约又另有规则。比如每一个荷兰公民以及拥有合法居留权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除了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呼叫急救中心或是直接去医院急诊科,其他情况必须先预约家庭医生。普通的病情通常由家庭医生处理,当他(她)认为病人需转入医院治疗时,医院将凭着家庭医生的转院表接收病人。这种严格的筛查机制,是为了节约公共医疗资源,同时避免医疗挤兑情况的发生,专科医生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治疗病人。我认识的一位华人朋友刚来荷兰时,就犯了一个中国人常犯的错误。因为孩子夜里高烧39度,他们就急匆匆地直接赶去医院。护理人员礼貌地将他们劝退回家,并和颜悦色地告诉他,请不要浪费公共资源。首先,感冒发烧在荷兰本身就不算是生病;其次,预约家庭医生是看普通病症的第一步,这个过程不可逾越。

当然,如果真的碰到紧急情况,急救中心会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我的一位华人朋友文珍,曾经就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一次,急救直升机在她家屋顶盘旋,突突的声音震耳欲聋。她正在好奇的时候,警察急促地敲响了她家的门,告知她的女儿在学校突然晕倒,有呼吸,但人无意识。孩子已经被她家房顶的那架急救直升机从学校接上,如果她同意(在荷兰,未成年人的一切事宜都要首先经过父母同意),飞机将随即离开,警察则直接开车带她赶去医院。当她赶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躺在病床上被十几位医生围着抢救。当然,整件事情有惊无险,孩子是因为“热惊厥”而晕倒,并无大碍。

最初来荷兰的时候,我觉得荷兰人远没有中国人勤劳,体会最深的是理发店。当我比预约时间提前五分钟抵达的时候,理发师常常并没有在工作,店里也并不忙,可是仍然需要等待我的预约时间。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在中国?我一度抱怨这个情况,后来经一位荷兰朋友解释,才发现预约是一种特别聪明的办法。原来荷兰的许多发廊老板,将店里的工作台按时长租赁给固定的理发师,那些有技术却没有启动资金开店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预约时间来租赁工作台。这样的合作方式,理发师不必过多地担心收支不平衡的情况,老板也不用付高昂的人工费,同时不必花费太多精力管理员工,预约机制带来了双赢的局面。

荷兰人总说,预约是合理安排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所以,预约无处不在。在荷兰生活多年以后,我倒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凡事要预约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受其影响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排列组合,也被一环扣一环的预约套牢在一起。

文/李婷婷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