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美军的轰炸机没有来,也有两个小时不再有伤员或掉队的战士过桥。只有美军的远程大炮在开火,炮弹不时在周围的阵地上爆炸,却并不往桥上打。
姜士民问同样在擦枪的警卫员:“怕不怕?”
警卫员说:“这不比翻车摔死光荣多了?”
两个人相视一笑。
首长下令
死守这座桥直到最后一刻
姜士民他们守的这座桥是临津江上志愿军的最后一座桥,总部首长给他们的命令是,要么接到命令,要么敌人上来,否则第一大队要死守这座桥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南岸部队过江的最后一条路。”总部首长在电话里严肃地对姜士民说,此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始,志愿军前线部队在向铁原方向收缩,而美国陆军名将李奇微正指挥美军如铺天盖地的蝗虫一般从后面追赶过来。
天天都来轰炸,今天倒不来了,姜士民能够猜到美军的心思——轰炸是为了阻止志愿军部队北撤,不来呢,是美军想完整地拿下这座桥自己来用。他们是机械化部队,对桥梁的依赖比志愿军更重。
姜士民身边只有一个连的工兵,修桥铺路是好手,打起来……这装备总比步兵差一点,和美军的坦克部队撞上恐怕凶多吉少。但他对一件事有绝对把握,那就是靠着预先埋好的六百公斤TNT炸药,他绝不会让美军摸到这座桥。
姜士民,北平大学生地下党出身,后赴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此时的职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公路工程总队第一大队教导员。
老照片上的是临津江上的一座桥。其实姜士民他们坚守的大桥没有这么正规,只是一座简单的便桥,但对于没有过桥的志愿军官兵来说,这就是一座生命之桥。
和姜士民之子、作家安然谈起这段守桥的经历,他讲得详细而嘴角边带了一丝笑意:“成功?成仁?我爹才不会想那么多,那时候他还带着警卫员出去打老鹰呢。”
俘虏南朝鲜特工队
缴获一坛珍贵的黄豆
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打得最艰苦的战斗之一。美军集中力量猛击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导致前线部队虽然打过了洪川江,却因为缺粮不得不选择后撤。
那时候,很多部队都挨饿了。美军天天炸桥,我们就要天天修,不说危险和牺牲,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工程兵最苦。
但第一大队的官兵却有人回忆:“我们那时候还有黄豆炖鸡吃呢。”
黄豆和鸡,都是姜士民带人搞来的。
志愿军军纪严明,当然不会去骚扰当地老百姓。黄豆炖鸡中的黄豆,是南朝鲜特工队贡献的。
话说守桥期间,美军没日没夜前来轰炸——白天也就罢了,那个时代晚上美军的夜间瞄准设备也不行,一个炸弹往江北扔,能掉到江南二里地去。但他硬是敢来,真正的倚仗是在附近活动的南朝鲜特务——往往是刚一听见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志愿军阵地旁边就会飞起信号弹,给美军指示目标。
一来二去把志愿军惹毛了,姜士民亲自带了一支精悍的小分队,用东北剿匪的法子顺藤摸瓜,在一个地主大院把那伙南朝鲜特工队给堵住了。
这伙南朝鲜特工队属于什么“白马部队”,很有点儿硬气,堵住了也不投降,拿棉被浸湿了堵住窗户乒乒乓乓往外打。
工兵没有重武器,攻坚是个问题,但到了志愿军工兵这块儿就不是问题了。工兵家伙什儿齐全,手又巧,担心自己的部队火力不足,入朝没多久姜士民他们就试制出了简易挂钩式的枪榴弹发射器,用缴获的美国手榴弹挂在步枪下面,一打可以飞七八十米。这玩意儿打阵地战虽然简陋了点儿,对付只有轻武器的南朝鲜特工正合适。
结局无须赘述,除了几个腿快的,南朝鲜特工被炸死三个捉了两个,以后再没人敢来半夜放信号弹了。
战斗结束,姜士民带人进院子打扫战场,一看就乐了。看来南朝鲜特工队是把这个地方当个基地来经营的,有电台还有行军床,一个枪榴弹落在院里爆炸,把地面炸开正好露出一个这帮家伙埋的坛子,里面竟然是一坛黄豆,看来是南朝鲜特工给自己存着备荒的。
“想啥来啥,这比给我一坛子银元还好啊!”姜士民晚年对儿子念叨起这件事,依然很得意。
打猎打到老鹰
顺带一只大公鸡
经历过东北战场的姜士民很清楚一坛子黄豆的价值——十几个黄豆一煮,就够人活一天下来的,这回不怕断粮了。问题是,光吃煮黄豆是不是太素了点?这一带已无敌踪,姜士民叫上警卫员,决定出去打个猎,给战士们改善生活。
那时候的朝鲜,还能有猎物吗?连著名的太极虎,在日占时期都绝灭了。
地上跑的是不多了,但天上飞的……天上飞的倒是有,但整天开枪开炮扔炸弹的,就算志愿军的老兵枪法好,那鸟儿都成精了,哪儿那么好打?
这就得拼人品了。姜士民他们走了好久,也没找到目标,正要失望而回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幕奇景——一只老鹰在公路对面翻翻滚滚,就是飞不起来!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吗?姜士民从警卫员手中拿过步枪,一枪就解决了老鹰的苦恼。
两个人跑过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老鹰为什么飞不起来。原来,这是一头尚未成年的鹰,虽然未成年,但这家伙很有魄力,居然抓了一只足有七八斤重的大公鸡!可惜的是,虽然鸡被它弄死了,但这么重的猎物,它却带不动。如果是有经验的老鹰,大体也就放弃了,但这只小鹰舍不得丢下这么肥的一只鸡,就在那儿连拖带拽地较劲,结果成了志愿军的猎物。
好吧,一枪两个,这可不是一般的运气好。
老鹰小且瘦,肉酸腐不堪,但饿得走路出虚汗的姜士民和警卫员也舍不得丢掉,就地拔毛烤烤把它吃了——姜士民对儿子说没办法,不吃一点我们都不一定能走得回去,还得带着那只鸡,七八斤重呢。
反正,最后是把鸡带回去了,加上黄豆和一点盐,炖得满锅白汤,百来个兵吃得满意极了。几十年后,有老战士还说这是一生吃过最美的一餐。
当然不是没有问题,有战士反映吃黄豆多了老放屁。
“反正不怕暴露目标,随他。”姜士民说到这儿的时候笑的得意。
有哪个国家的军队
会有将军给小兵断后呢
他们不知道,美军指挥官阿尔蒙德将军和被撤职的南朝鲜军第二军团司令刘载兴那天下午发生了一场争执,夺桥的行动晚了几个小时,导致敌军和志愿军的后卫部队在这个关键时刻拉开了距离。福兮祸所依,此时上级的电台却已被炸毁。敌人最终要来,炸桥撤离的命令,没有办法下达了。这一点姜士民并不知道,但对一个老兵来说,他很清楚——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
所以,他把两支枪都擦好,兵嘛,最后一战……
“那么,后来这一仗怎么打的?”我问安然。
“没打。”
“没打?为什么?”
“因为……”
日已薄暮,就在工兵们做好准备炸桥而后与美军决一死战的时刻,一辆军车从对岸闪避着弹坑开了过来——志愿军断后的最后一辆车。
从车上跳下来一位手持汤姆冲锋枪的老军人,身边一群精悍而疲惫的参谋和警卫人员。
姜士民惊讶地认出,来的竟然是三兵团司令杨得志!在激烈的后卫战中,他留在了整个兵团的最后面,几乎到能看到美军的先锋部队了,才开始自己的撤离。
这是个胆子大得惊人的将军,据说杨得志曾对警卫员说:“再等等,看看美国兵长什么样。”
警卫员表示不理解——美国兵有什么好看的,要看,可以看俘虏嘛。
镇定自若的杨得志对姜士民说,我的身后已经没有其他部队了,炸桥!
炸毁桥梁之后,工兵们离开阵地,随着将军向后方撤退,但是,每个人都士气高昂,他们知道,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啊,除了咱们,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会有将军给小兵断后呢?”姜士民这样结束了他的讲述。
文并供图/萨苏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