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总睡觉不去上学,怎么办?”这是一个高中女生的母亲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举办的免费咨询活动中发出的求助。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为了帮助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关注、了解、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识别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做到早干预,早就诊。回龙观医院特举办了“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场免费咨询活动。
这个母亲是活动中最后一个提问的,上午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她仍然拉着医生在咨询有关女儿病情的问题。
在口罩之下,是这个母亲满脸的愁容。
一个家长的求助:为何女儿总睡不醒?
这位母亲叫冯君,他和丈夫张明阳一起跨越了小半个北京城,来到回龙观医院,听讲座,做咨询。在描述女儿情况的时候,夫妇俩的声音压得很低,从声音中能够听出愁苦和担忧。
他们的女儿张婷今年上高一,初三的时候为了应对中考,学校的课业压力越来越重,夫妇俩给女儿的要求也很高,女儿渐渐的开始出现了睡眠问题。起初是睡不着,后来是睡不醒。
“我们那时觉得可能是孩子累了,都没太在意。”冯君说,后来女儿的情况愈发严重,有一天她主动提出来,说想去看看医生,自己可能是抑郁症了。
这让夫妇俩很惊讶,女儿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觉得女儿只是课业压力大,自己想的太多了。不过在带女儿去医院就诊后,确诊了抑郁症,夫妇俩都有点“傻眼”。
“就是学习给压的”,张明阳说,学校开的科目太多,每个科目都要考试,孩子就读那所学校为了成绩就是题海战术,学校里抑郁症的孩子不止一个。不过,张明阳也承认,作为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小就给她报了好几门课外班。现在想起来,最多报一个就行了,孩子喜欢学什么就报什么,不喜欢的别报。”
但是夫妇俩也觉得很矛盾,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自己如果不给女儿提供同样的条件,作为父母会有一种担忧和负罪感。
张明阳颇有悔意,他说平时都是爱人管教女儿学习,对她的要求很严格,女儿很要强,这一度让他很欣慰,看到孩子成绩不错,他就很放心。现在想来,也是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疏忽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夫妇俩的经验之谈,他们可以这样去劝告其他孩子的父母,但对于自己的女儿,他们颇为担心。冯君说,女儿曾经有过危险自伤行为,这是最让她焦虑的,两口子平时都要上班,女儿一个人休学在家,她很怕会出危险。
稍微让他们放心一点儿的是,女儿可以正视自己的病况,会自己上网查询一些治疗抑郁症的科普知识,也会加入一些医患社群组织寻求帮助。可是,冯君又担心,女儿查询到的信息或者加入的组织有误,如果不是科学的正规的知识和组织,反而会害了孩子。
自责和担忧缠绕着夫妇两人。为了给女儿治病,夫妇俩去了北京多家医院的心理门诊,也给女儿约了心理咨询,治疗效果反反复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治疗后,女儿的状况有所好转,一度可以回到学校上学,并且也顺利的通过了中考,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到了高一,不知怎么了,又出现了嗜睡的情况,整个人每天懒洋洋的,不愿意起来上学。
抑郁的孩子并非个例:改变这个关系很重要
接待张明阳夫妇咨询的是回龙观医院临床二科的赵荣江医生,他认为这夫妻俩的女儿目前的情况可能与治疗服药有关,建议他们带孩子到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将药物反应降低。
在咨询活动现场既有像张明阳这样来咨询的父母,也有带着孩子来咨询的家庭。他们中很多就是针对孩子出现的逃学厌学情况来进行的咨询。
杨兴洁医师主要擅长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青少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以及青少年儿童厌学、情绪障碍的治疗。
对于出现逃学厌学情况的原因,杨医生认为因素很多,有的是家庭关系过于紧密,家长控制过度,导致青春期的孩子通过逃学厌学来对抗控制。还有的家庭关系则比较疏离,父母长期不在家,比如离异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孩子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情感连接的渴望。
像张明阳夫妇这样因为孩子患有抑郁症而自责内疚的情况,杨兴洁医生见到过很多,甚至有的家长在听说孩子患有抑郁症后当场痛哭,悔恨自己过去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杨医生记得,她曾经问诊过一个女生,她来自军人家庭,父亲平时对女儿的管教比较严格,甚至有些粗暴,控制欲很强,引发了女生的极度不适。女生与父亲经常发生冲突,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争吵打斗,女生也有时会离家出走躲避到同学家。在学校里,女生还遭遇了校园霸凌,一些同学会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把她拉到一个微信群里去骂她。这些导致了女生出现严重的抑郁问题,而外在的表现则是逃学厌学,直到这个时候,父亲才带着女儿来医院就诊。后来这个女生经过治疗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仍在继续治疗中。
杨医生说,分析患病青少年的家庭因素,并不是要责备家长,不是去追责,而是找到青少年患病的原因,帮助他去治疗。“我们会告诉家长,一切只能往前看,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是为了便于调整和治疗。家庭关系的调整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家长改变的意愿越大,对孩子的帮助就越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抑郁症状?
在逃学厌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心理情绪问题,经过专业评估后,符合抑郁症的范畴,这些孩子可以通过药物或者住院治疗,杨兴洁医生说,“在我们的病房里,有很多青少年患者逃学厌学,其实他们已经抑郁很久了,只是没有被察觉到。”
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单纯的贪图玩乐,这一部分孩子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干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找回学习的热情。
杨医生说,逃学厌学的孩子主要的年龄段出现在初中或者小学高年级,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很迷茫,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心理咨询师就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定位。
在治疗的过程中,最大的难度还是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杨兴洁医生说,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对抗性,在家对抗父母,在学校对抗老师,在医院对抗医生。而医生应关注的就是这种对抗性背后的原因。她认为,对抗的背后往往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
杨医生建议,对于家长来说,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有作息不规律,情绪不佳,交往疏远,例如睡眠不好、厌食、发脾气等问题可能都是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注意,必要的时候需要带孩子就医。
逃学厌学并不是病 背后的原因更需要关注
与杨兴洁医生一起接待咨询逃学厌学问题的赵荣江医生主要擅长网络成瘾的治疗,他告诉记者,在国际疾病分类中,网络成瘾已经被列为一种疾病。最近这些年,网络成瘾的门诊患者持续上升,也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这与疫情的影响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都有关系。
赵荣江医生介绍,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网络成瘾,主要是看其对网络的依恋是否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比如有的孩子为了打游戏,不吃不喝不睡觉,不与人交流,逃学厌学。出现这些情况了,才可能被判断为网络成瘾。而网络成瘾的治疗,其最终的结果也是让孩子恢复社会功能,并不是说孩子就永远不能接触网络和游戏。
赵荣江医生介绍,网络成瘾这种疾病的治疗,并不是针对其上网打游戏本身的行为,而是对于阻断其行为后产生的心理反应。通常使用一些情绪稳定剂,让孩子情绪稳定,然后再找一些其他的事情取代孩子对网络的依恋,治疗周期大约在两个月左右会有一定的好转,但也经常会出现反反复复的情况。
无论是网络成瘾还是情绪问题,在医生们看来,这些经过治疗是能够得到很大改善的,但背后的原因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杨兴洁医生说,虽然咨询现场是针对逃学厌学的问题,但逃学厌学本身并不是病,而是孩子的一种行为,是精神疾病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长和医生要关注的还是孩子在逃学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对于逃学厌学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患者会表现出反复性。“有时候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家长不能着急。只要孩子的情绪改善了,再回到学校上学,成绩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类孩子很多并不笨,只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是精神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文中受访患者家庭均为化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