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落榜超、特大城市,“全福建人的希望”福州、厦门又要复读了
第一财经 2021-10-05 19:00

作为全国各省份中GDP总量位居第七的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福建至今仍无一个特大城市,这也是当前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近期公示的《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下称“规划”)提出,将发挥两大都市圈极核带动作用,支持福州、厦门打造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

GDP全国第七,却没有一个特大城市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照城区人口排序,我国超大城市增至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增至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区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到超、特大城市行列。从区域分布来看,当前我国的超、特大城市增至21个。这其中,7个超大城市,有4个是直辖市。其余3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来自广东、山东等12个省份。

一般来说,直辖市以外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主要来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数量最多,拥有两个超大城市、两个特大城市。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也有2个特大城市,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和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各有1个特大城市。在中西部地区,西部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四川拥有1个超大城市,户籍人口第一大省、中部经济第一大省河南也拥有1个特大城市。此外,中部另外两个GDP总量位居前十的省份湖北、湖南都各拥有一个特大城市。

也就是说,GDP前十省份中,只有位居第七的福建,目前尚无一个城市进入到超、特大城市行列,在东部沿海几个经济发达省份中,也只有福建还没有特大城市。

那么福建为何没有一个特大城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沉淀下来的要素较少,基础较为薄弱。比如,由于地处海防前线,计划经济时代福建的大型工厂企业很少,重工业、大项目少,也就影响了人口集聚,原有的城市基础都比较小。不光是工业企业,计划经济时代福建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沉淀都比较少,这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以厦门为例,1978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仅4.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仅1.55亿元。到1980年,厦门城区面积也仅13.8平方公里,也就中山路、思明南等几条街区。

同时,作为沿海地区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福建地形地貌呈现“八山一水一田”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福建对外交通十分落后。对此,十几年前到武汉、北京等地读书的福建学子都深有体会。2002年从厦门到武汉读书的郭先生说,当时厦门到武汉坐火车要23个小时,其中福建境内就需要15个小时左右。

丁长发说,虽然近十年来福建的交通大幅改善,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交通太落后,交通落后也影响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打造两个特大城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通过中心增长极的发展,集聚区域内最好的要素,才能够吸引人才,对接外部高端产业的落户,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心城市平台不突出,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中心城市平台小,没有形成丰富的现代产业集群,导致吸引不了人才,甚至人才外流。一些知名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也将总部迁到上海,少部分到了深圳。福建省内唯一的985大学厦门大学,2019届毕业生本省留存率仅为33%,在各大名校中,这一比例比较低,大量的厦大毕业生选择到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就业。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福建几个主要城市的高新产业发展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以及中西部的成都、武汉等地的差距都比较大。其中,福建省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厦门仅位列第27位,福州数量少于太原,福建经济第一大市泉州高新企业数量仅为1037家。

当前,福建正在积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近期公示的《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提出,要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至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4700万人左右,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以上,其中要支持中心城市扩容提级,支持福州、厦门打造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

同时,要发挥两大都市圈极核带动作用。其中福州都市圈要实施强省会战略,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发展,带动莆田、宁德、南平共筑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闽南的厦漳泉都市圈要优化都市圈内部空间结构,一体化构建多层次区域轨道交通廊道与城市创新集群,形成要素自由流动、充满活力的同城化发展区。

丁长发认为,做大中心城市关键是为了做强,福州和厦门在做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关键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发展高新产业,做强产业链,关键还是需要人才。福建有全国最高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和气候都很好,非常宜居,目前硬件基础设施也都很不错。现在最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就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需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

丁长发分析,像武汉、成都、杭州这样的城市,不仅城区人口规模大,而且高教、医疗资源都十分突出,这些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突出。与他们相比,福州、厦门差距都不小,因此未来福州、厦门都需要加快补足这些短板。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超大特大城市名单“上新” 城市能级提升有何益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11-21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按下“加速键”
工人日报 2023-10-31
江苏苏州晋级特大城市,意味着什么?专家解读
中国新闻网 2023-09-22
观察|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意味着什么?
澎湃新闻 2023-09-19
超大特大城市名单扩容: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第一财经 2023-09-16
公安部:全面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03
超大特大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助力稳投资
证券时报 2023-07-24
国常会发话!超大特大城市“挑大梁”,房地产要“起舞”
中国基金报 2023-07-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