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点题、中科院院士看好、资本紧盯的技术“风口”,是它!
上海证券报 2021-09-12 14:19

“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一张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未来5-15年,中国科学家在数据中心,手中拿着一管DNA告诉全世界:这里面记录的内容,是当前全世界的所有数据!”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樊春海,对未来DNA存储技术应用前景的预判。

9月11日,由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协办,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全程战略合作的“海上院士讲坛·第28期”,在“东方蓝宝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开讲。

樊春海院士以“书写DNA: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交融发展的突破口”为题,分享了当前两大热门技术交融发展所擦出的技术火花、应用前景。这一全新的学科研究及技术突破迅速吸引了学术界、金融界及投资界的目光,与会代表纷纷围绕IT-BT技术交融后续的产业转化、市场空间等展开头脑风暴。

DNA存储未来可期

“科学家关心的事情不一定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但一些重要企业关心的事情,很可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樊春海笑言,就DNA存储来说,微软最早在2015年将DNA存储技术立项,到2019年时有了初步的技术进展。而2019年,华为在创新2.0的路线图中,也提到投资DNA存储,突破数据存储的容量极限,被成为“四大黑科技”之一。由此,很多科学界、产业界的人士对DNA存储的兴趣愈发浓厚。

“十四五”规划纲要点题进一步将DNA存储提升至重要的地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樊春海认为,DNA存储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同时写入国家顶层设计,将对后续深入的技术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带来积极影响。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一部信息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变革的历史。在樊春海看来,信息存储是国家重大需求,甚至是爆炸式的信息存储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这就对信息存储的载体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交融下的DNA存储逐渐走入科学界、产业界的视野。

相比其他信息存储载体,DNA存储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樊春海介绍称,一是超高密度,DNA存储密度远高于常规的存储;二是超长寿命,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古生物信息都可以读出来,将解决人类长期存储的问题;三是超低能耗,相比其他存储技术,DNA存储几乎可以不需要能耗来存储。

樊春海认为,DNA存储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已经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两个蓬勃发展的技术产业为其基础研究铺好了道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不需要额外发展输入和输出的产业。当然,樊春海也指出:“当前DNA存储技术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中,未来能否应用目前还不能下结论,但我觉得它未来可期。”

他进一步表示,DNA存储技术是遵循IT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而并不是简单的生物技术发展的规律,可以预期在未来5-10年,这个新的存储技术也能变成向光盘、U盘一样成熟的技术。樊春海坚信,IT-BT交融是学科交叉、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化的应许之地。

产业资本闻风而动

对于这样一个由两大热门技术交融而来的前沿技术领域,更多来自学术界、投资界的大咖是如何看待的?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周如鸿教授认为,BT技术发展本身就产生海量的数据,这就对IT技术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未来两个技术交融发展相互促进,要更多从底层需求出发。在其看来,相比DNA计算,DNA存储的应用和商业化可能会更快一些,目前国内已经有大学在做相应的研究。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中心主任胡钧研究员进一步分享了DNA存储等底层技术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底层技术研究一定是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DNA存储就是解决人类最基础的数据存储需求,这是其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底层技术体系发展来看,其就像地基,地基打不好,后续的科学技术研究就很难开展。令其感到欣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的顶尖的科学家专注于底层技术研究,中国科研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光明。

元禾原点创投公司合伙人胡晓方博士则看到了DNA存储潜在的投资机遇和市场潜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支柱产业,他们之间的交融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DNA存储绝对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需求。”胡晓方坦言,DNA存储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微软、华为已经率先涉足。在国外,这个领域每一个微小的技术进步和突破都会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而在国内,今年已经有很多风投在关注这一领域。从技术发展和产业投资角度而言,中国已经站在世界的前沿,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也随之进入“全新的时代”——愿意投资前沿的底层技术,并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孵化的时代。

就投资节点来看,技术交融达到什么样的产业化程度才能真正吸引风投机构投入“真金白银”?

胡晓方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做行业研究,持续关注着技术应用何时迎来拐点期。目前读取技术已经没有太大问题,相关公司已经在IPO过程中,未来读取技术成本会大幅下降。现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写’,‘写’得准还要成本低,当我们把‘写’的路径找到时,就是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关键时点。” 胡晓方坦言,目前已经看到相关公司正在从不同的路径突破“写”的瓶颈,近几年内该领域可能会有突破性进展。(祁豆豆)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发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2-14
中国科学家创新DNA存储算法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中国青年报 2022-10-10
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
央视新闻 2022-08-16
发改委:“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
财联社 2022-05-10
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上海证券报 2021-12-30
工信部发布工业机器人产业、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29
今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400万千瓦,“十四五”是储能产业发展机遇期
上海证券报 2021-12-16
“十四五”期间将选拔百名考古青年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