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频频掉入保健品陷阱
甘肃日报 2021-09-02 22:00

最近,不断有读者拨打宁夏日报新闻热线18909599990、18909599991反映,其父母被各种打着“健康讲座”、免费送米面鸡蛋、基地参观、外出游玩等名义的保健品销售公司诱惑,购买了各类高价保健品,深陷保健品陷阱,不仅经济受损,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为什么老年人频频落入保健品陷阱?如何让老年人走出“保健品包治百病”的误区,回归理性消费?

1 套路陷阱重重 老年人防不胜防

陷阱一 免费赠礼作饵

“我们近期在社区走访的时候,发现有几家店面,每天定时有老年人成群进入。”银川市兴庆区拾城塾社区民警马文通说。经调查,这是借发放礼品为诱饵,以“免费体验与健康讲座”名义从事保健品推销的店。“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拾城塾周围一共有3家这样的店,店内销售人员每天在周围小区给老年人发放传单,告知老年人如果去听健康养生讲座,就可以领取鸡蛋、洗衣液等小礼品。有些老年人本着领取免费礼品的宗旨去听讲座,没想到分分钟被洗脑,最后买了价格不菲的保健品或保健器械。”马文通说。

马文通说,一些保健品经营者利用老年消费者认识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免费体验”“低价推销”“赠送纪念品”等手段误导老年消费者,购买本不需要的保健品,给老年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已对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要求3家店不得组织老年人聚集。

陷阱二 “亲情”蛊惑营销

“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归于平淡,他们希望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一些不法分子恰恰是抓住了这个空子,打感情牌,博取老年人的信任,继而销售产品。”银川市兴庆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吕利峰说。

“有一次我回父母家,正好碰到一个保健品公司的女销售员到家里看我父母,从她与我父母的亲近度来看,感觉她是亲闺女,我倒像个外人。”石嘴山市民李莉吐槽,那段日子父母三天两头买回一堆号称有“远红外线保健功效”的内衣、内裤、袜子等,且价格昂贵。事后李莉得知,这名销售员已经不是第一次登门了,早就成了父母家的常客,最频繁的时候一周到父母家5次。“她每次来都是趁着我们不在的时候,阿姨长、叔叔短的,把我父母妈都哄‘晕乎’了,短短1个多月,老两口就买了几千元的‘保健衣物’。”李莉说。

吕利峰说,一些不法经营者以关心老年人生活和身体健康为由,通过热情交流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后,适时推销保健品,造成一些子女常不在身边的老人极易陷入“亲情陷阱”。一些老年人就是在这样的“亲情”攻势下,警惕性降低。还有的老年人潜意识里把买保健品当作了一种感情投资,希望用这种投资,能够继续得到关爱。

陷阱三 广告天花乱坠

“我婆婆被号称‘可以预防癌症、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所迷惑。”谈起老年人迷信保健品的事,银川市民哈女士直呼无奈。

哈女士的婆婆身体一直较弱,患有常见的老年病。有一天,婆婆拿出一瓶“富硒木耳片”给她推荐,说这种木耳片是中科院一个专家团队花了十多年才研发出来的,硒含量要比普通木耳高几十倍,得了癌症的人吃了木耳片,癌细胞就消除了。哈女士一看,药瓶标签上只有品名,没有其他任何信息。哈女士上网查找该品牌“富硒木耳片”,也没有查到有效信息。更让她吃惊的是,每瓶只有30粒的保健品,售价竟高达980元。哈女士劝说再三,婆婆始终不告诉她这些保健品究竟从哪里买的。

同心县的陆女士患有糖尿病,由于商家夸大宣传,她花了近万元买了一种号称能根治糖尿病的胶囊,服用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嗜睡等状态。子女发现后立即送陆女士就医,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血糖竟超过正常值好几倍,经询问,陆女士一直在吃“根治糖尿病特效药”,而医生开的药早已不吃了。

陷阱四 线上讲座洗脑

最近,石嘴山市民小瑞发现年过六旬的父亲每天晚上7时就准时进自己的房间听“健康讲座”,与此同时,父亲还时不时拿回一袋袋保健品。追问后,父亲才吐露实情,原来老人被拉到一个号称“名专家讲养生”的微信群里,该群每天都会推送一段养生视频。起初,视频里还讲一些养生知识,后来就开始推荐保健食品、保健养生鞋等。父亲每听完一场讲座,都会买来一些不知名的保健品,小瑞查看后发现,这些保健品几乎没有明确标识和销售许可,有些连生产厂家都没有。

吕利峰说,现在保健品传销花样翻新,从线下转到线上,由“假专家”介绍各类疾病的严重性,让中老年人自乱阵脚,继而掉入保健品陷阱。所以“网上讲养生,网下卖保健品”的千万不可信。

陷阱五 疗养旅游钓“鱼”

5月中旬,银川市兴庆区七旬老人王先生和老伴受邀参加了一个老年人旅行团,旅行团的组织者将他们带到吴忠市逛了半天,又将他们拉到位于青铜峡市的一家养老院。“导游说养老院有位名医,老人可以住在那里理疗,一个疗程5天,费用2000元。”王先生说,经过“名医”把脉问诊后,很多同行的老人纷纷动心,每人交了200元的订金。回银川几天后,旅行团负责人又微信通知老人们,说“名医”要到银川坐诊。王先生经“名医”诊断后,被告知他的病情需要理疗2个疗程,费用一共4000元。另一位老人被告知需要4个疗程,须交8000元。

王先生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去养老院理疗时,被儿女及时制止。7月8日,消费者马先生向12315热线反映,家中老人经常参加商家组织的旅行团,并先后购买了价值10万元左右的保健品。接到马先生投诉后,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对商家的经销行为给予警告,要求其规范经营行为。

2 保健品“坑老”为何屡禁不绝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投诉举报中心共接到关于保健品类投诉举报77件。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保健食品厂家及推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通过利益诱惑、亲情蛊惑等方式获取消费者信任,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促销活动,虚假宣传产品具有疾病预防作用,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中,有关保健食品类虚假宣传、机体调解功效不明显等问题引发的投诉较多。

保健品“坑老”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查处打击,可为什么保健品违法营销屡禁不绝、屡打不死呢?

“那些缺乏资质、假冒伪劣的生产销售行为,相关部门依法打击的依据更清晰、方向更明确、难度相对较小。事实上,保健品骗局中的更多问题由虚假宣传引发,而这恰恰是认定和打击的难点。”宁夏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军说,相关职能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往往面临取证难,很多销售人员把“功效”夸大为“疗效”,甚至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他们通过“会销传播”的模式,或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往往以口头方式进行宣传,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取证难、监管条例缺位等,治理保健品市场乱象,破解保健品“坑老”骗局,仍是悬在监管部门头上的难题。“相较于保健品销售中相互配合、彼此协作的‘套路组合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监管保健品销售市场的能力亟待提升。”8月28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由市场监管、公安、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展开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销售保健品行为,聚焦保健品监管难点痛点堵点。

崔建军说,采用欺骗的手段让老人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受骗老人可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也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3 让老年人走出误区理性消费

如何让老年人走出盲目购买保健品的误区,回归理性消费?专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建议一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年龄增大、体力减弱,老年人比一般人更加注重健康,愿意加倍付出金钱购买保健品养生。但老年人对市面上的保健品不了解,缺乏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正规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和补充能量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有的保健品还添加了一些西药处方药的成分或激素类成分,存在安全隐患,不仅不能治病,还能致病。老年人强身健体最好的办法是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充足,同时适度锻炼。”这位负责人说。

建议二 家庭和社会给予精神关爱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医生称,老年人爱买保健品,也是缺失关爱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忙于工作,很少回家陪伴老人,孤独寂寞的老年人就需要重新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保健品推销方式中的“专家”免费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旅游、推销员上门服务等恰恰给老年人提供了这样的精神需求。

他建议,子女不应该只在物质上满足父母,还应多抽时间陪伴他们。相关部门、社区、子女要多给老人普及保健知识,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理性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各级涉老组织也要多关心关爱老年人,经常组织他们参与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建议三 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

崔建军说,管住保健品“坑老”行为,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大对保健品虚假宣传的监管力度,加重处罚。物价部门要加强保健品营销的价格管理,加大肆意提高价格的处罚力度。宣传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年人正确看待保健品。相关执法人员建议,各职能部门应该加强联动,一旦发现某个环节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信息共享,以“组合拳”的执法模式对保健品诈骗进行全方位清理。

编辑/孙政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