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丽江市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发布消息:经过近5年的野外跟踪观察,2020年5月底在玉龙雪山三岔河流域捕到的1只玉龙尾凤蝶,经人工促进繁育,成功产卵36枚,孵化出25只毛毛虫,9只结茧成蛹,3只羽化成蝶。这标志着珍稀濒危物种——玉龙尾凤蝶人工繁育获得成功。
玉龙尾凤蝶外观非常漂亮,有“梦幻蝴蝶”的美誉。它是凤蝶科典型的高山珍稀类群物种,全球仅4种,我国就有3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栖息地主要在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和四川省凉山州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林区,因其野外生存数量稀少,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国际贸易。
“今年羽化的3只成蝶,目前已将其中1只生命周期15天至20天的雌蝶放飞野外,2只雄蝶用于制作标本。”玉龙尾凤蝶保护繁育项目组工作人员龚志贤说,近年来,丽江市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一直在不断强化对玉龙尾凤蝶的保护。2017年,与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开展了玉龙尾凤蝶保育项目,共同开展研究。项目组于2018年在玉龙雪山三岔河、长松坪建了两个保育示范区。
“玉龙尾凤蝶的幼虫很挑食,马兜铃是其唯一的寄主植物。但马兜铃对环境要求高,生长缓慢,野外不多,又有药用价值,被过度采挖。”龚志贤介绍,为解决玉龙尾凤蝶食物短缺的问题,项目组于2019年建造了1间繁育温室,种植了50余株马兜铃。2020年5月30日,工作人员从保育区引入产卵期的玉龙尾凤蝶,在马兜铃上产卵36枚,其中25枚卵孵化成幼虫。经过精心饲养,这25只毛毛虫有9只结茧成蛹进入休眠期。今年4月20日,3只先后破茧,羽化成蝶。
近日,云南大学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8名专家对玉龙尾凤蝶保育项目进行了验收,认为人工繁育试验项目获得成功。
文/记者 孙文洁 通讯员 何世辉 李映芳
编辑/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