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北京经开区学史力行惠民生
北京亦庄创新发布 2021-06-09 18:31

水管换“新” 居民:这水, 真甜!

水管里流出的水不黄了,锈渍已基本消失不见……最近,随着梅园小区自来水楼体立管(上水)改造工程的完工,小区27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质量得到大幅改善,不用再为用水生闷气。推动问题解决的,是荣华街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载体的实践行动,急居民所急,帮居民们消除了烦心事。

梅园小区建于1999年,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周边交通及完善商业配套给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20多年时间过去,小区基础设施逐渐老化,给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其中,生活用水就是令居民们头疼的一个问题。据她介绍,由于通往各居民楼的自来水管道老化,内壁锈蚀严重,居民们近几年的生活用水开始“生锈”。“主要集中在早晨和晚上,用水时都得先放几分钟,流一会儿才行,要是隔几天不在家,那都不用想,回家拧开水管,准保出来黄水,得流好一会儿颜色才能变回来。”马小艳说道。

面对居民们亟待解决的诉求如何破局?荣华街道从天华园一里社区党委了解情况后,以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作用,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于今年4月出资启动了梅园小区自来水楼体立管(上水)改造工程,施工对象为4栋居民楼24个单元门的自来水楼体立管,覆盖了梅园小区所有居民楼。为尽量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次施工采取各单元楼分时段停水施工的方式推进,社区党委和物业则配合施工方提前做好停水通知,有序推进工程进展。

一个多月时间过去,如今,梅园小区各单元门楼道内的自来水楼体立管(上水)已全部以崭新面貌与居民们见面。6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单元门外此前因施工撬开的地面也均已恢复平整,各楼道内更换后的立管也均已完成外侧保温层施工。现场,几位工人正为各楼层自来水立管旁的水表贴标识牌,为后续工作人员查水表提供便利。

随着管道换新,流进居民家里的自来水水质大幅提升,马小艳和邻居们告别了用水前先放水的不便。“以前因为水浑,家里有小孩、老人的都会下楼去水站买水,给孩子冲奶粉,给老人做饭,现在水管里的水变干净了,大家也就不费那个劲了!”马小艳笑着为街道和社区党委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该小区完工的民生实事之一。记者了解到,去年,荣华街道和天华园一里社区还推动了梅园小区围栏及围墙的修缮和翻新、智慧门禁的增设、部分屋顶漏雨等问题的解决,以党建引领为居民幸福生活托底。

社保加“急” 办事人:这服务,真温暖!

“特别感谢北京经开区业务部门全力沟通与协调,让我们企业的员工可以加急办理落户,保证员工子女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转学!”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北京经开区相关部门对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回访时,平安爱普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普德)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此前,爱普德员工鲍先生由于家庭原因,5月底临时决定为孩子转学并通知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但企业到中心办理集体户落户业务时发现,六七月份是各大企业应届生落户集中月,按顺序已经排到了七月底。如若排不上近期的落户审批场次没有如期落户,就会耽误孩子上学。

“当天,公司人事人员只是随口和前台工作人员说了一下情况,本以为很可能会错过落户时机,没想到相关工作人员却将我们这位员工的问题挂在心上,一周内就进行了解决。”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道。北京经开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听到企业需求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主动和下批次办事企业沟通并取得谅解,还与天华路派出所沟通增加办事名额及场次,为鲍先生的落户申请进行了加急处理,确保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转学。

当前,正值应届生集体户落户高峰期,北京经开区相关单位以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增加每周办理场次、由各类业务集中混合办理变为开设应届生落户专场,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来得放心,办得细心,走得顺心”。

走基层、解难题,为民办实事,经开区社会保险保障中心一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心系企业发展,今年前五月,共计服务约30万人次。同时,中心坚持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截止目前,共计再造98项业务流程、减免材料68项、优化办事环节100个。“中心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给群企带来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法庭“夜”班 企业:这举措,真贴心!

“被告发表答辩意见”“原告是否同意被告的调解方案”“当事人核对笔录无误后签字”……近日,在北京经开区法庭的一间庭审室内正进行着一场平常又不“寻常”的案件审理。这是法庭为解决群众诉讼参与难问题,继推出“云模式”后,推出的又一项便民措施——夜间“云端”庭审。

“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当天晚上,在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庭审辩论结束后,承办法官霍志勇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便再次征询双方意见,争取通过调解来更好更快地化解矛盾纠纷。

该起案件起因于2009年,某餐饮公司分别向北京A、B两家公司承租两处相邻房屋,面积合计800平方米左右,后A、B两家公司因园区重新规划请求该餐饮公司腾退房屋并解除租赁合同,但未另行提供租赁房屋。该餐饮公司考虑搬迁可能带来一系列损失,曾在庭前会议中表示不同意解除合同。后针对两起案件,承办法官多次与双方联系,并组织当事人对搬迁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庭外评估,明确赔偿范围。

正式开庭前,一方代理人联系法官表示白天不便到庭参加诉讼并提出了夜间法庭申请。为确保双方当事人能够到庭充分发表意见,尽快化解纠纷,降低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时间成本,承办法官决定于晚间就上述两案开展夜间法庭工作。得益于庭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两案中一件达成调解协议,另一件原告申请撤诉。

这是一场常见的庭审案件,但却是北京经开区法庭夜间庭审的一个缩影 。仅当天晚上,北京经开区法庭就进行了3场夜间庭审、4次夜间问话,其中5起案件是以“云端审”形式办理的。

2021年,为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司法行动,北京经开区法庭推出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夜间法庭“云端审”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据北京经开区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法庭已开展夜间庭审203场,满足了辖区职住分离人群参与诉讼活动特定的时间需求。同时,借助视频庭审平台“北京云法庭”,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2021年是建党百年,法庭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实实在在解决民众所需,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夜间云法庭’新模式,在夜间‘不打烊’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云端审’的方式打破了群众参与诉讼的空间限制,最大程度将线下资源架构到线上,既提高了信息化运用效果,也有效降低诉讼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充分的司法服务。”

通讯员:于晓玲 卢金曦 刘娜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